因为这一系列都是以小说的形式来述说一个行业,所以我也就轻轻松松的看了,大致上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那个年代的饭店行业是怎样的。
作者用时间的维度来为章节分类,整个故事的时间跨度也就五天,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章里的每个小节讲的是不同人物的故事线。
背景是一个虽保留自己特色,但是内部管理已经千苍百孔的一个大饭店,讲述着饭店里的工作人员,老板,还有想要收购这个饭店的投资商,还有客户的故事。
最近发生了一个新闻说到广州酒家的服务员在喜宴上偷酒的事情,当时我还好奇服务员把酒倒在空壶拿走后,去做什么呢?只是为了自己喝,还是说重新倒进新瓶子里拿去卖?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赫比先把杜松子酒都挑出来单聚在一起,从中选出两个较贵品牌的酒瓶,然后用破旧的小漏斗把其他的杂牌残酒都倒进名牌酒瓶里。第一瓶倒满,第二瓶倒了3/4。两瓶都盖上盖,并把第二瓶放在一边,等下次再装满。以此类推......
今天晚些时候,这7整瓶酒就会被送到离圣格里高利几个街区远的一个酒吧里。那个酒吧老板不太在乎酒的品质,来者不拒,照单全收。收下的这些‘调制’好的‘名牌混合酒’,以次充好供应给顾客,而老板只要按同行价格的一半付钱给钱德勒即可。”
在饭店的厨房,类似的事情也会存在:
“彼得注意到,和平常一样,专门有一名厨工在刮取吃剩下的黄油,采蜜般地积少成多,都零零碎碎地收集在一个大桶里以备后用。这在绝大多数的经营性厨房里是惯常的做法,不过没几个会对外承认的。”
我还发现了这个系列的书,作者会在里面描述一个社会歧视的背景,在《烈药》里是性别歧视,在这本书里是种族歧视,有一个故事是讲到一位学术研究很有声望的黑人牙医受邀参加会议所以入住这个大饭店,但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不知道他是黑人的情况又确认了订房成功,当黑人牙医去到酒店拿房时却遭到拒绝,他的老师因此愤愤不平,还召开会议倡议让整个牙医大会从这个饭店里撤出,改用别的饭店,这对饭店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最后结果是老师的倡议还是得到了驳回,于是这位黑人的老师辞职了。
明明法律已经发表了关于种族歧视的相关法案,但人们还是对种族持有偏见的眼光,就算时间拉长到现在,美国有了一位黑人总统,但种族偏见还依然存在着。
这本小说里,有一段令我印象特别深的话语:
“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世人弄潮,似蜂蝶扑香;潮来潮去,必定会轮转不息。现如今,他们追逐华丽光鲜、镀鉻金属、整齐划一。但是终究有那么一天,他们会审美疲劳,希望回归复古。那时候,他们又会重新看重真正的宾至如归,重新崇尚个性的特色和氛围。他们会渴望特别的东西,而不是和其他50座,甚至100座城市里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东西。唯一的麻烦就是,等他们开始觉悟的时候,大多数的好地方——应该也包括这里,就都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就之有回忆了。”
这是一个真理呀,人们都向往高楼大厦,金碧辉煌,很现代化的东西,但一旦看多了,又想返璞归真,开始怀旧,开始崇尚不一样的东西,问题就在于,有时候,你想回过头去,发现只能是回忆了,城市已经被筑成高楼大厦,大马路,到处都是大商场,过去有特色的平房,胡同,老街,小商铺,已经越来越少了,甚至以后根本就没法见到了,只能是回忆。这是一个警惕,我们不能够一味地追求现代化,追求华丽,这些东西带来的只是方便和冰冷,新颖的不代表就是好的,哪怕是建筑,也是可以有感情的,也许你稍不小心,它就不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