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走过的世界却是不尽相同的,时区是按照经度统一标准来划分的产物,而如果细化到每一个人身上,也许每一个人在相同的地球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独特时区,我们在一条无限宽的河流中选择了自己的那一只小船缓缓前行,小心翼翼的构建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航线。
在每个人独特的航线中,你会发现也许一开始的小船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想往船里装的东西大有差异,笔者在这里想说的是,有时候我们的思维和航线被束缚,恰恰是因为我们拼命想往船上装的那些东西,有的人往小船上装的是有形的金钱、房子、权力,有的人装的是爱情、理想,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非常在乎爱情,那么你的小船上就会装满更爱情相关的东西,甜蜜、幸福、未来,越来越多,你的小船就会越来越重,而如果对方的小船装的不是它,你们的时区也许就错过了,也许这就是甜蜜的负担吧,因为你越发在乎,就会越发沉重,思维和航线也就会局限在这个框定的小世界中。
那么,很多人每天看起来无欲无求的就没有执着了么?其实那些看起来无欲无求的人,也许只是我们看到的维度不尽相同而已,一些人追求成为好人,善就成为了他思维的束缚,一些人追求漂亮,美就是她看到视野的局限,其实真正的无欲无求,大概是连无欲无求这样的事情也没有追求吧。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里小船应该放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是无论放什么,都不应该成为他下一个阶段的束缚和思维的局限,自勉。
下面进入脑洞三张图环节,因为中间写发言稿掉了一期,最近打算用提高频率补回一期。
1.打破边框,是打开想象力的第一步。
我们会发现,任何一篇成功引起注意的互动广告,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内+外两个画幅系统,如果你看的足够多,你会发现他们都是采用了一个场景,但是人物和角色又往往超出了场景之外,在外画幅中也成为另一个场景,在这一篇广告之中,报纸上的人物成为了一个场景,但是加上报纸之外手和尺子,整体又构成了另外一幅场景,一内一外,仿佛有了深刻的互动。
那么这样的广告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诞生的呢?笔者个人猜想,是他打破了原有的创作思路,先画场景在画人物,而是先画主体,再套入场景。就像素描一样,很多人都是画轮廓,有的人却能直接画人物中央开始往外画,同理,也是如此,能这样做的前提,是因为这个人心中早有了这个成型的样子和轮廓。有趣吧,打破常规的做法,有时候恰恰是产生想象力的源泉。
2.去你的脚气。
乍看这一篇广告,也许很多人都会想笑,但是它却能够被我们所记住。将你要植入的元素套入大脑所熟悉的反差信息中,就成为了他能被记住的关键。在这里,公共符号“竖中指”是大家熟悉的鄙视符号,而脚更不用说是大家熟悉的四肢,而用脚竖中指就成为了这里的反差信息,因为没有这么组合过。打破边界,脚也可以竖中指,又用来形容打败脚气,这才是最有意思的点。
3.汽车镜子的妙用。
这是两块屏,我选择将他们放在了一起,原因是一个用的后视镜让人联想到山水画就是车,从而寓意车前风景无限,另一个用到了后视镜的引申义,寓意提醒永远不要忘记往后看,一个是从外物联想到车,另一个是从车联想到外界,我们会发现,联想,是广告的惯用手法,而联想产生的寓意与效果,则是广告追求的表达初衷,我们可以想想,车上还有什么东西带有寓意且让人产生联想呢?
早安,毕业的亲们,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