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把这句话放在商业层面上时,“规矩”也就成了“制度”。松井忠三这位日本商人或许是过去二十年间最能证明这句话可靠性的人。2001 年 1 月,当时就职于西友公司的松井忠三被调任至无印良品,并成功地将一度濒临死亡的无印良品打造成现在这个拥有独特设计风格和商业逻辑的零售品牌。在《解密无印良品》一书中,松井忠三把自己积极推行的那本厚达 2000 页的无印良品内部工作指南 Mujigram 当作是实现辉煌业绩的根本原因。
《解密无印良品》中所描述的 Mujigram 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简单规定“公司邮箱如何使用”、“新员工入职操作手册”的操作指导,而是一本能够帮助员工明白自己所做的任务有什么意义,如何完成才能够达到最高效率的指导,还影响了员工对待生活,对待同事,对待职业未来的态度。所以 Mujigram 的核心应该是一种有条理的工作逻辑,而非按部就班的刻板思维。
制度对于一个想要长期正常运转的企业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因为制度其实就是一个组织的骨架。我曾经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广州办公室实习过,这家公司被授予了无数的溢美之词,然而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时候,我实在没有感受到它“企业化”的一面。虽然这家公司非常重视快速响应、创意,但是它的大部分运作都无迹可循,以至于后来我再跟其他曾经和这家公司进行过市场合作的人聊起它的时候,这些人都对这家公司的活动组织不抱好感。或许是因为管理者终于意识到自己过于重视“响应速度”、“话题营销”从而导致自己出现了信誉危机后,这家公司终于开始变得像一个“企业”。企业是一群人的集合,但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能力、思维、职位的差别,利益目标也各不相同,所以当企业的员工越来越多时,必然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把这些特色鲜明的人凝聚起来。相信松井忠三愿意付出非常大的精力和长久的时间去编写 Mujigram 的原因,也是从业绩低迷时松散的团队协作中看到了改良的机遇。
不过我认为 Mujigram 的存在也有可能成为无印良品面对下一个重大转折时的绊脚石。由于互联网的存在(我不想在这篇日本传统职业经理人撰写的文章中谈到互联网,不过没办法,互联网就是无处不在),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他们的选择也空前丰富。无印良品作为一个大型的零售品牌,本身就拥有非常庞大的团队以及不小的地理间距,这些特性都注定了无印良品在决策与响应中很难保持快速。除此以外,一个非常具体的制度的存在,或多或少会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僵化的思维。Mujigram 影响下的无印良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依旧恪守着经典的日本式企业发展风格,但是没人能够保证随着业绩要求的不断提高,Mujigram 依旧会扮演着无印良品“发动机”的角色。
Mujigram 的理念可能只适用于无印良品,松井忠三的成功也可能是机遇使然,但是他在推动 Mujigram 成长的道路上所获得的对于“制度”的别样理解,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