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经常是想要做得更好,让家长满意的。但他们对自己的情况估计不足,也会出现“不守诺言”的情况,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守信习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我们每天都在和孩子说放学以后赶紧做作业,做完以后就解放了,当是孩子都答应的很好,但是经常做不到,总是想着法的先玩或者先看电视。或者是在玩游戏前我们商量好只玩一个小时,他也答应的好好的,并且保证做到,但是到点了,我左喊右喊都没反应,磨磨蹭蹭的不想结束。为此我批评过他很多次,希望他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但他总是让我失望。针对这种事情,有时候还会很还和孩子发生别扭,闹情绪。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孩子也是经常说话不算数,总是不能遵守自己定下的诺言。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是否想过孩子为什么总是不能遵守他们的诺言呢?如何才能让他遵守诺言呢?
其实大多数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孩子其实并没有给你下什么诺言。放学回家先做作业,玩游戏只玩一个小时等这些都是家长给孩子下达的命令,并不是孩子以自愿为原则许下的诺言。孩子对家长的“命令”哪敢不领受啊。特别是在玩游戏的时候,如果不遵守家长下达的“命令”,他甚至连一个小时也完不成。所以孩子只好以“诺言”来换取权力,把诺言当做权宜之计,能管多少用管多少用,所以每到”执行”的时候,“诺言”的执行力度就大打折扣,甚至失效。
事实上我们家长才是“诺言”的真正制作制造者,我们非但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如何诱惑孩子跌入不守信用的陷阱,反而倒打一耙,怪怨孩子说话不算数,给孩子扣上“不守诺言,不讲信用”的帽子。这样做会使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没有人愿意做不讲信用的人,没有人尊重不讲信用的人。当孩子被一次次的定义为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时,他慢慢的会瞧不上自己,认为自己就是个不讲信誉的人,最后可能真的出现“轻诺寡信”的情况,到那个时候你会更加痛恨孩子的毛病,却不知“始作佣者”就是我们家长自己。
所以解决孩子“不守诺言”的问题,从不要孩子许诺开始。比如写作业这个事情,孩子放学后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玩游戏,这是孩子自己的事,应该交由他自己安排,不必去检查她如何安排时间,全然的信任孩子。在任何事上都不要去逼孩子承诺,但孩子不必向你承诺时,他就没有机会“失信”了。另外,孩子经常想要做得更好,让家长满意的,但他们对自己的情况估计不足,也会出现“不守诺言”的情况。即使孩子不是被动许诺,而是主动许诺说要如何如何,但最后没有按照原先说的去做,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成人也不该去指责孩子。比如孩子为了讨好父母说这个学期一定要男生好学生当孩子主动许下这个诺言的时候,表明她当时的确想好好学习,用好成绩让父母高兴。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这份决心给与适当的鼓励,至于最后的结果,不要执着,而且要告诉孩子也不要执着。实现了,挺好;没实现,也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会对这个诺言产生压力,从而保持轻松愉悦的学习态度。
中国人有“一诺千金”的传统,但这真的是最高价值的取向吗?诺言这个事,仅仅代表当事人当时的意愿。如果随着时境变迁,当事人改变了主意,这也是正常和允许的,这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任何人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控制和左右未来将要发生什么事,结婚是不是一种诺言?这么大的诺言都可以改变,何况是孩子的一个承诺呢?诺言应该尽量遵守,但诺言不该绑架一个人的一生。
虽然诺言不该绑架一个人,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该珍惜信用,人无信不立,在各种关系中,经常不守信用的人会慢慢被人远离和唾弃。一旦我们做出承诺,就应该尽力的去实现它。如果实在实现不了,也不可太勉强,不要为了一个曾经的诺言去牺牲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人不要轻易许诺,“轻诺必寡信”,另外许诺要根据自身实力,不要为了面子,盲目许诺,否则最终落得“吹牛皮”的名声。
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守信习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身教大于言传,给孩子讲十遍守信的道理,都不如你守信地去做一件事,父母要坦诚对待孩子,无论再小的事,也要对孩子说实话、说真话,而且尽量说到做到,这才是最好的诺言教育。
我们做到以上的情况,也许对于孩子接下来的时间管理会有一些担忧。比如,当孩子突然获得“独立自主”的权利时,可能会有一段更加混乱的时期,比如拖到很晚才写作业,甚至忘了写作业,生活规律彻底打乱、学习成绩下降,等等,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请不要惊慌,不要以为自己做错了。孩子经历的这段混乱期是他从旧生活秩序向新生活秩序的过渡期,在旧生活秩序里面父母是主导者,孩子是被动执行者,而在新生活秩序里面孩子是主导者。就像要装修旧房子,在新旧交接之际,屋子里会更加混乱一样。等孩子度过这段混乱期,后面的一切就轻松多了。这段过渡期对我们父母来说是非常难熬的。
以上内容来自尹老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