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4借于zq镇图书馆。
借阅原因:匆匆忙忙带孩子来图书馆上自习,自己什么书也没带,在书架上随意浏览,看到这本书想起曾经有人推荐过他,觉得很亲切,所以借阅了,最印证了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书的封面比较旧,我猜测借阅的人应该比较多,好在内里纸张还比较的新。花了3天时间看完,稍有感触。
皮囊--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的。
读后感:阿太的话很有道理,人要活的粗糙一点,不要太精细,不要太把自己当一回事。
母亲的房子--母亲执着于把房子造好,我们可以看见母亲造房子就是她对父亲的一种真挚的爱和默默的支持,这种老一辈的爱和家的感觉,是我们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非常缺乏。
残疾--父亲中风了,为了恢复身体一直坚持着康复训练,家人们也善意的撒谎,并配合父亲的训练。大家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父亲有活着的希望和前进的动力。作者虽然写得很轻松,但我们知道一个有残疾人的家里,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悲伤氛围中,可是这个家庭呈现在外表的是坚强乐观,大家都把这种悲伤隐藏在自己的心中。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重症病房里的手术意味着九死一生,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面对生与死,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悲痛。
我的神明朋友--直系亲人的离去是一个巨大的痛苦,神明朋友的存在是大家心灵的慰藉,减轻了一些无法排解的痛苦。
张美丽--我不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我希望它是以张美丽为原型虚构的一个小说。小镇的人在唾弃张美丽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唾弃自己无法面对的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我。
阿小和阿小--在我的小时候,香港代表了繁华的都市,遍地是黄金。只要听说谁是从香港来的,或者和香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就会引来众人羡慕的眼光。去香港的阿小,在福建老家高高在上的、不可一世,是有前途的象征。福建老家的阿小,似乎是最低层次的象征。若干年后,孩子们都长大了,香港的阿小成了最底层的香港市民,福建阿小过着温馨的小日子。人生就是这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天才文展--自认为是天才的文展,从9岁开始就梦想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一步步规划自己的人生,并且掌控好自己的分数,顺利考上了福州重点中专,但是进了中专后,他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同学们嘲笑他的兔唇,从此他迷失在这个困境中,此后的人生每况愈下。我们身边也有非常多像文展长这样,小时候很优秀,长大却越来越平凡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但是有多少人是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大部分人是急转直下或缓缓下坡。所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顺境,而是逆境,大家在逆境中是否有战胜它的勇气和能力?
厚朴--一位表面上离经叛道,内心却遵循传统的男生,最大的悲剧就是表里不一,最终以自杀了结余生。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是不是有非常多这样的举动,为了所谓的标新立异而与他人不同,但内心却并不认可自己,事后还会有些后悔。这一类的hope实际上就是没有认清楚自己的真心,而做出了与违背自己的真正内心的事情,当发现现实和理想分裂的时候,就无法面对自己了。
海是藏不住的--无论父母怎样不让他去海边,他还是差点在海边溺水。只有引导孩子找到与海相处的方式,这才是最好的欣赏它的方法。其实孩子和游戏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还是说游戏就是精神毒品,必须让孩子远离呢?
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不太赞同作者的观点。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是有它的历史背景的,无论它是否雷同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这是一个初级的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我们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怎样生活?我们喜欢的是什么?我们真正享受的是什么?太多人为了逃避这个问题而去追求所谓的事业,所谓的责任…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一千个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答案。
回家--漂泊在异乡的人,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有办法抵达远方。
火车伊要开往叨位--人生的火车不停的有人上车,有人下车,你无法让他停下来的。下车的人永远没有再上车的机会,我们无法和下车的亲人再相聚。
后记:我想看见每一个人--写书的人是想把自己的人生、想把身边的人推荐给读者,。读者是希望通过阅读了解别人的生活,也许从中可以得到更多的领悟或者启发。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马萨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