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中有一章讲到惩罚,我觉得每个家长都应该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
惩罚是生活中教育小孩常用的方法。常见的惩罚方法有下面几种:
体罚,罚站打小孩;指责或者否定孩子,如果孩子不按照家长的话去做,就会说他“自私”“不尊重父母”“让父母伤心”;还有一种就是不给孩子某种好处,不给零花钱,甚至是不给爱,变得冷漠。
惩罚真的是一个教育小孩的好方法吗?
最极端的例子是杨永信,通过电击网瘾少年,让他们“改邪归正”。尽管很多网瘾少年回家后真的变得“很乖”,但这完全是由于他们被电击惩罚的痛苦吓怕了,而不是真正想要改变自己。
《非暴力沟通》中认为,惩罚是有局限性的,二有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种局限性。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如果我们只问这个问题,惩罚可能是有效果的,因为威胁或惩罚可以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然而,通过第二个问题,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惩罚的局限性: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让他做的事。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是出于爱干净才去打扫卫生,指责或者威胁显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孩子很可能是因为服从父母的指示或者为了得到父母的疼爱,或者避免受到惩罚。
同样,从杨永信的戒网瘾中心出来的孩子一定不是因为真的从心理认识到了沉迷网络的害处,而是屈服于电击的痛苦而不得不装作很乖。
想让孩子做一件正确的事,惩罚是最偷懒的方式。虽然看上去你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惩罚的负面效果也很明显。当一个人为了回避惩罚去做事情时,可能会忽略事情本身的价值。如果员工表现好只是为了服从管理的命令,那他的主观能动性就可能不强。同时,惩罚也会导致关系的疏远,一旦你开始施暴,就很难得到友善的回应。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个孝子内心是否真心喜欢父母,和父母有良好的关系呢?我觉得很难。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惩罚是最偷懒的方法,通过别的方法也许也能够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样子。
上一篇:一个也得人下厨房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之42/365,每一天都是限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