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学习这件事有什么秘诀?我们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呢?
王烁老师的《30天认知训练营》会告诉你,答案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像孩子一样学习。
王烁老师为什么要我们向身边的孩子学习呢?这都缘于他在自己的两个孩子身上,看到了孩子们超强的学习能力,从而发出了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机器的感叹。
下面,我就来谈谈这篇文章,看看在学习能力上,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什么。
1、极度专注
孩子一但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便会极度专注地去做,哪怕专注的时间并不长,只要他全心全力投入的这段时间,都是绝对只聚焦于这一件事,任何其他事都不能打扰到他。
王烁老师举了个孩子抓父母眼镜的例子,这样的例子的确是随处可见,当孩子专注于当下,你再喊他吃饭、喊他休息都没用。
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这种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全心全意的学习能力。它既不重视你也不轻视你,更不理会旁人眼光,完全没有心理波动,天上地下就只要做这一件事。
2、兴趣多元
这似乎与极度专注相左,表面看的确如此,但孩子就能做到两者和谐共处。
他在每一刻都专注于当下注意的焦点,但注意的焦点又随时在切换当中。环境对他来说总是充满新奇,徜徉其中,专情且多情,孩子做到了。
看似相互矛盾,但孩子却能将其完美的融合,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能力。
正如双手互博术,需要双手同时打出不同的招式,同时包含了专注与多元两特质,然而聪明的黄蓉、机智的杨过再怎么都学不会,反倒是憨傻的郭靖与清冷的小龙女一学就会,着实令人惊叹。
看了这篇文章,我也才认识到,这正是因为郭靖与小龙女,还有其开创者老顽童周伯通,他们都如孩子般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心无杂念,专注的同时也保持着一份新奇,才能玩得转这新奇且高效的打法。
3、反复练习
形成自我意识,学会爬、走、说话,每个孩子都能越过这些成长的里程碑,但每个孩子的顺序、方式都有不同:有人爬得早,有人说话早,有人走得早。
表面上随机的学习进程,隐含着孩子并不随机的努力:掌握技能,他们是一样一样地来,每一件都要经历反复练习。
任何一件事,孩子们总是会反复练习,仿佛对它充满热情,但这只是旁观者的想象。孩子对它无爱无嗔,一旦感到已充分掌握,立即弃之如敝履,掉头他顾,开始下一项学习。
全情投入,果断抛弃。这些成人很难同时做到的事情,孩子做起来自然而然。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就是过程,过程就是学习。
4、总问为什么
孩子会说话以后,最爱说的三个字就是“为什么?”
每个孩子,有对事间万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一路“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惜问上十万个为什么。
成人知道,这世上有太多的事无解,有太多的原因,是我们根本不愿意去面对的真相,所以我们渐渐不再去为问什么,只保持着表面的平静。
可以,我们不去面对,事情就解决了吗?
也许当我们直面真相,才能最终找出并解决真正的问题。
所以,保有我们自己心中的孩子,不妨像他们一样始终问自己:为什么?
5、纯粹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在于他的纯粹。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很简单,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直白又直接,他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只会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与别人的感受和利益冲撞当中学习。
反观成人,在成长中,我们懂得了权衡利弊,我们明白了在黑与白之间有着漫长的灰色地带,我们的眼眸中早已不再纯粹。
的确,这就是成长的必然,可是对于学习,我们还是可以学着像孩子般纯粹一点,不用去想太多,以最简单、最发自初心的方式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
6、重视反馈
孩子学习的时候,比如学爬楼梯,他虽然是在爬,但却始终回过头看着你。这就是孩子在反馈中学习。他需要你给他传递信息,这样爬是否安全?行不行?好不好?
孩子在环境中成长,早期最具支配性的环境因素就是父母,而他要了解我们,离不开我们给他的反馈,并从这些反馈中不断精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你看,孩子都如此重视反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呢?
我们的一言一行,以及我们的工作学习,也许我们当局者迷,看不清全貌,但如果我们重视反馈,找出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做出调整与改善,我们何愁不能像孩子一般一步一步逐渐强大起来?
7、孩子学习时不要脸
在进入社会环境之前,孩子不知道什么叫作不好意思,被人质疑、嘲笑却全然不怕,哪怕你再三令五申,只要他感兴趣,冒着被批评、甚至挨揍的风险也要去做
他感兴趣的东西。
反观成人则已经社会化了,很难做到不要脸,总是不好意思。我们总是容易活在别人的目光下,一遇到冷嘲热讽,尤其是遇到别人的拒绝,我们就退缩了,不会再像孩子般仍旧笑嘻嘻的贴上来。
然而学习,不正是需要有这种不要脸的精神吗?遇到挫折也好、困难也罢,无需脸红退让,而要像孩子般没有羞怯,迎难而上,才能直面世俗、不断跃迁。
看到这里,你已经明白了我们应该怎样像孩子一样学习,你不妨问问自己,在学习中能像孩子一样做到以上7点吗?
如果能,祝贺你,你保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如果不能,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像孩子一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