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各种网络热词层出不穷,网民们擅于将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个人物自发地归为一类事件或一类人物,将其标签化。一大帮“剩男剩女”里无论是“白富美”还是“高富帅”要被七大姑八大婶关心情感问题,“杀马特”和“哥特”之间难道就是几个字的差别吗?这些被标签的群体和事件的固有印象容易让人们陷入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思维误区。
前段时间,有则社会新闻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起因是一上海姑娘上江西男友家过年,不适应男友家晚餐“水土不服”,连夜赶回上海。从一则普通的社会新闻到引发媒体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我们看到了网民以及媒体多面的观点,其中关于“凤凰男”“孔雀女”的讨论尤为突出。
故事的男主角被贴上了“凤凰男”的标签,被舆论消费,被议论性格的缺陷、婚姻被不幸福,进而被否定了作为独立个人的价值,这种评价仅仅是因为一桌饭菜所引发的。这种“被标签化”、“被否定”是我们不想看到的,“被标签化”可以让原本无辜的人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让人们失去客观的评价,理性的思考。而我们不是更应该去深入的了解后,才可以给出一个相对理性的判断嘛!当别人“被标签化”时,我们不要成为攻击的那方;当我们“被标签化”时,始终坚定内心,不为他扰。
心理学上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就是说当人贴上一种标签时,会潜移默化地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一致。社会上许多人标榜自己“女汉子”就方方面面要表示自己不休边幅、力大无穷的一面,“男屌丝”就要又宅又内向,这些自我标签贴的太久就很难撕下了。没有人说“女强人”就没有内心柔软的一面,喜剧演员依然可以悲伤。我们应该撕开那些束缚自己的标签,抛开那些多余的包袱,解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