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子日:“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周朝祖先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据传说,古公预见到季历的儿子姬昌(周文王)有圣德。为此打破惯例,没有把君位传给长子泰伯,而传给幼子季历,从而传给昌。泰伯为着实现他父亲的意愿,便偕同仲雍出走至勾吴,古公实现了把君位传给季历和昌。昌后来扩张国势,竟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到他儿子姬发(周武王),便灭了殷商,统一天下。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有极高的品德啊。他屡次把天下让给季历,老百姓却找不出具体的德行来称赞他。”
《周易》涣卦六四云:“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涣卦有“离披解散”之象,故名涣。
泰伯本为长子,是周部落的天然继承人,而古公却想将继承权授予最小的儿子季历。这种王权继承大事处理不好,将人心涣散,甚至部落分裂是完全可能的。怎么办呢?涣卦卦辞有“王假有庙”之语,意思就是王来到了祖庙,输其诚以感格神明、聚集人气也。
对于泰伯来说,他的“三让天下”,则和涣卦六四的情况极其相似。作为嫡长子,泰伯肯定有自己的支持者团队,但当济涣之时,泰伯能够解散自己的小团队,和仲雍出走远方,这就是“涣其群”。而这种散却也是聚,泰伯大公天私精神,能使得周部落能够团结在季历的旗帜下,即“散其小群以成大群”,泰伯之“至德”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