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样的孩子,过度活跃分子;小孩子中的一股泥石流......”这是我能够想到,形容我儿子的词语!
儿子8岁生日的时候,我写了如下日志:2008年5月21日,你在我肚子里6个月,我从摇晃的大楼跑下来,那几天我以为我随时会失去你;你在我肚子里8个月,前置胎盘半夜出血,人生第一次坐了120,那时我以为我会失去你;在医院躺了40天,提前了21天,你健康的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母子连心,坚强的度过了一个个难关,我以为我们该有多好的默契,结果你出生8个月后,我发现你已经不被我控制......
虽然生孩子的时候备受煎熬,但是当妈的总是最容易忘记生产时的痛苦,又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带孩子的另外一段“痛苦”,还天真对自己的说:因为有了你,我有了面对复杂人生的勇气;因为有了你,我有了笑对颠沛流离的能力;因为有了你,我有了无条件相信自己的底气!但是,我告诉你,那是小学之前。小学后,我对自己说:不是说每个孩子都是花朵,只是花期有早有晚,我这孩子不会是无花果吧!
优秀的班主任也无法阻止他向兔子进化:“生命安全-地震逃生课”后,立马“带领”数10个同学翻越窗户“逃生”(幸好是1楼);大冬天值日打扫卫生,与同学玩“泼水节”;老师说他上课坐得像个大爷,请他起来站一会儿,数分钟后径直从后门出去了......三年级上学期,变本加厉,我4次被请到学校,每次都想哭,一度觉得这个孩子没有办法教育了。
我是因孩子出现“问题”而被请去与老师交流,可是每次孩子的班主任比我还有耐心,总是先说孩子的优点:教育局去听班级公开课,他一节课积极回答6个问题,而且每次总能简明扼要的给到老师想要的答案;作文几乎不是A+就是A;校级足球联赛,他只是替补上场了3分钟,但全力以赴,从不抱怨,心态超好。班主任说,这个孩子身上有非常多的闪光点,虽然同时也有很多小缺点,但是孩子的问题,家长首先反省自己。
我真的回家认真反省了,2014年(做“神器饼家”)之前的10年,我是资深HR啊!曾任上市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我竟然教育不了自己的儿子? 我突然像是找到了“希望之门”,跳出孩子教育,因为是亲生的,所以有时候难免“急切”,难免当局者迷。上百人的团队,涵盖技术研发、销售、市场、物流、行政、财务;男女老少;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从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绩效、关怀......我是如何做到的?
招聘:这个可以免谈,自己亲生的,没得挑。
培训:(一)“新员工培训”也称“入职培训”,这是基础培训,也是“环境适应性”培训。哪怕孩子上过幼小衔接,但每所小学有不同的要求,都不能说不进行“新员工培训”。我们的基础教育小学堪比世界500强,有精准、详尽的HR培训系统(“新员工手册”及“岗位说明书”),前者一般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关于作息时间、课程安排、着装、文具的要求都会有说明。
后者具体到“岗位”的任职要求(我们无法“面试”自己的孩子,但是大部分的小学是有“面试”的,一般内容为:简单的交流、让孩子介绍自己、基础的识字与计算等;大部分都能够通过);关系部门(对于孩子来说,小学是比幼儿园大好多倍的迷宫,一年级新生第一天,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在新的环境找到老师办公室、厕所、饮水间等);权限范围(这个主要是行为规范,小学课堂与课间要求肯定比幼儿园高很多,老师会用1-2周的时间,循序渐进的让孩子去习惯;孩子的适应能力,超过你的想象);工作职责(基本上小学都会有一本“家校联系本”,顾名思义不用多说,孩子们每天会把当天的“工作职责”抄写上去,其实就是让家长了解,孩子白天的“工作”内容,同时需要督促回家后巩固);KPI(后文详叙);
(二)岗位技能培训。这个针对的是“岗位说明书”里的,要完成该岗位的“职责”,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KPI考核),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的培训。我做HR的时候,最头痛的是每年的KPI,这可谓HR最烧脑的板块;但是你不用担心,反正我儿子的学校每学期家长会的时候,各科老师会列出本学期该学科的核心KPI。
对于“岗位技能培训”这里需要多说几句,作为“上级主管”,我的“工作习惯”是,看结果、不看过程。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从来没有陪儿子做过作业,前提是你必须为其提供“工作”的基本软、硬件设施(安静、良好的氛围、合适的桌椅、文具);同时给出标准,这个很重要,全世界妈妈的时间都是提前的,量化标准,比你在过程中啰嗦作用更强大(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字迹达到什么标准、错误处不能超过多少)。有了这2条,你就不用担心你不监督过程,会无法掌握孩子的学习习惯;先不说你有没有条件每天全程陪孩子做作业,也不说这样下来一个月,你会不会崩溃到生无可恋。其实他的结果自然会反应他的过程。他一边做作业一边玩儿,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他作业的效率和质量肯定会出问题。由于我们事先预知了“标准”(需要一定的“薪酬与绩效”,这个下一篇文章详叙),孩子其实是最讲信用的,这个时候你再就事论事指出他的问题,他没有办法狡辩,“铁证如山”。
而很多“上级主管”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凭自己的主观印象,在过程中不断泛泛的唠叨“你总是拖拖拉拉、你又偷懒了、你怎么这么不用心......”这种没有证据的“指证”最容易遭到“下属”的反感。我敢保证,你看到一个有问题的结果,比你看到有问题的全过程要好受的多,再强的“愤怒”等你数到10,都会缓解很多。比如公司给部门本周下达了10项工作任务,我会把任务分解下去,如果下属是每人一项,我自己最少完成2项,在过程中,我会跟大家一起工作,互不干扰;让下属不会产生不平衡心理,领导都在玩,就我们在做事。在规定时间,工作纷纷交来之后,心里也炸毛,质量良莠不齐。为何有些只需要修改几句就直接提交公司了,很省心啊;而有些,你恨不得帮他重做。但是,由于你没有看到过程,你不用去猜测,你给了他半天时间,他用了多少来工作,多少来打游戏、逛淘宝,你不会愤怒。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重申一下工作任务和标准,确认对方是否清楚。然后,你可以拿出模板(你自己跟他同时完成的工作或者其他优秀的方案),就事论事的指出不足之处。这个交流过程非常重要,你可以“察言观色”对方出问题的原因,是没搞清“工作内容、要求、标准”、一些基本知识点、技能没有掌握,还是过程中没有走心。凭你的“老谋深算”,对“下属”了如指掌,定能看出端倪。这样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如果是前者,可能需要你就当天“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进行一些讲解(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讲多了也消化不了),以及你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技巧,可以适当的传授。
这里可能牵涉到争议较大的兴趣班问题,如果你有能力、有时间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因为孩子在校时间其实很短,老师要面对40个多个孩子......),你可以不用去兴趣班;特别三年级以上,有些知识、技能,自己懂与让孩子懂之间是需要技巧的。目前儿子三年级,英语作业仍然是听读为主,儿子宁愿多写一篇作文、多做一页计算题都不愿意读英语。我内心一直是比较排斥让孩子过早去兴趣班学英语的,可是英语考试他考了历史新低43,一次分数有多重要我会在下一篇专门谈“考核”。这个分数,我认为会持续影响他未来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兴趣,以及拖了全班的后腿。未来英语是怎么样的一个趋势,其实我没有过多的去研究,我觉得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因为语数没问题,不试试就过早的放任另外一门,是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抹杀。兴趣班的英语公开课,我去听过一次,教学设备、教具的先进与丰富,这个是义务教育与收费教育的不同,自不必说了。全班不超过10个孩子,几乎每一个知识点(单词、句型),老师都能够做到反复的与每一个孩子互动练习到。老师加了家长微信,鼓励每周2,3次,让孩子微信与老师英语互动或者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一个学期下来,期末考试儿子英语92.5,不算名列前茅,但是由于起点低,进步就显得比较巨大。至少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我和孩子都明白了,曾今学不好的英语,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可以学好的。
先看结果--通过结果找过程中的问题--一起解决问题(大部分高效率的公司,高效率的管理者,估计都会是这种管理模式,这也是孩子未来必须面对的),心平气和的就事论事,让“下属”觉得由于你的提点他学到了东西,他会在内心崇拜你,因才华而不是权威。特别是如果他的下一次“作业”有很大的进步(比如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与奖励),他就会特别有成就感。尝到了“甜头”以后他会主动愿意与你交流,接受你的建议。"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杨绛)
总是喜欢管控过程的管理者,总担心下属做事会出问题。其实,出问题他才有进步的空间,改进的理由。他的不出问题,你可曾想过,都是因为你的“代劳”,你习惯性“代劳”,“下属”就习惯性懒惰和依赖,持续不进步。其实,你担心出问题,是你自己没有接受不好结果的担当,做为“领导”除了职位比人高,工资比人高,机会比人多,你还需要有担当。你的部门,除你之外都是窝囊废,你觉得大不了就是自己累点,你得到了所有的功劳与奖励,你失去的是团队,是可以协助你站到更高位置的团队。如我一样,也许一学期会被请去学校数次,让你觉得有些难堪,但是这是你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是你在亲子教育中必须有的担当。允许孩子犯错误,与他一起共进退,共同承担这个结果。不用过于为某一次错误沮丧,但是要为他的每一次进步欢欣鼓舞。
(儿子看完了我的整篇文章,虽然我知道有些地方也许他不完全懂,但是,他给我提出了建议,说最后一段,我应该总结“HR”教育法的优点,于是我采纳,加了如下一段)。
比起指责,更可贵的是适当的理解与放手。退一步,才会看到孩子的“问题”里,包含着他放不下的怕与爱。HR的教育核心,成长比成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