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百年前的中国,是新学和旧学碰撞,中学和西学交融,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一个狂人辈出,充满血性与刚烈的时代。身处乱世之中,家国仇恨,生死荣辱那一代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保持了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勇担革命的急先锋,对抗权威,自强救国,九死而不悔,虽千万人吾往矣。在旧时代的余晖中,中国共产党先驱李大钊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一百年后,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站在意气风发、放飞梦想、团结奋进的新时代门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自信。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于少年。
什么是少年?我认为少年是不平庸,是质疑,是进取;是不服气,是“张狂”,是独立;是永拼搏,是清醒,是奋进。少年是初心不改,本色不变。李大钊怀着家国情怀,为了进一步深造和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东渡日本留学,1916年的春天,27岁的李大钊在正青春的年纪,撰写了《青春》一文:“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是他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一篇代表作,更充满了青年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彼时的他是心忧天下的少年;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陈独秀在《说国家》中写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 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到了甲午年, 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 中国只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 我也是中国之一人。我生长到二十多岁, 才知道有个国家, 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 才知道人人有应当尽力于这大家的大义”。彼时的他是自我觉醒的少年;17岁的毛泽东离家时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言壮语,以天下为己任,上下求索,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橘子洲头漫谈“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问题,在长沙岳麓山下组织新民学会信仰马克思主义,彼时的他是意气风发的少年;14岁的周恩来定下铮铮誓言,确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到南开学校毕业时与同学们互赠“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临别寄语,为之奋斗终身,彼时的他是初心不改的少年......少年心中,祖国始终重于千钧。
一百年前,一群群留着青年头的学生,身着朴素的短衣长裤,一起高谈论阔,争论逗趣,探讨治学、做人之道,或纵论天下大事,探求救国教民思想,亦或是发自肺腑的豪情壮志,隐忍倔强的眼泪……这些热血青春背后的故事跨越时空,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腾。百年的薪火相传,激励着我们继续奋斗,昂首阔步向前走,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时代变迁,天翻地覆,但青春的旗帜依然鲜红。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已经从上一辈的手中接过大旗,独立坚韧、有活力,有创意,有理想,敢担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数青少年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或深入一线入户排查、或招募组织积极动员、或逆向而行奔赴一线,脸庞稚嫩,眼神却坚毅无比。在这场全民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我们看到了少年的热血担当,他们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决然,也是“学着前辈、勇往直前”的模样;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一支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年轻队伍,担起了航天工作者的重任。他们用行动完成着习近平总书记“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的殷切嘱托,诠释着“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的真实意义;18岁的卫国戍边官兵,在祖国最遥远的边防,竭尽全力写下他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用生命誓死捍卫祖国的寸土山河;一批又一批“90后”扶贫干部把金子留在乡野田间,脚踩大地,胸怀祖国,将自己的青春镌刻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把深情奉献乡土、以行动诠释赤诚。在国家砥砺前行的步伐中,在时代跳动的脉搏里,在你我的青春实践中,今日的少年依旧是敢闯敢试的先行者,不断用自己的方式将家国情怀融入时代进步的澎湃潮流,正以蓬勃向上的青春面貌,更新着中国印象。
中国的未来,将赋予每一个向上走的少年人生。百年前,梁启超先生赞美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的思想是国家未来的思想潮流,少年的力量是国家未来的发展动力,少年的觉醒是国家创新突破的重要源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时代,青春与知识的结合足以让我们行走天下,指点江山。少年的肩膀上不应只有清风明月和草长莺飞,更要有焕然一新的信心和勇气,在创造中找到自我,要接过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燃灯前行,永保理想主义者之心中炬火,不畏荆棘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