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才女,出身书香门第,学贯中西,气质脱尘。虽历尽沧桑,却以淡定从容的方式度过了一个多世纪。她的灵魂,散发着优雅的香气”。她便是著名女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她的一生虽然也是波澜曲折,但难能可贵的是她有一颗从容淡定的内心,以优雅的姿态过完了这一生,泰然、无憾……
她虽生于乱世之中,但却未沾染半点烟火气,她宁静从容,是民国时期少有的淡定优雅的女子。如此美好的性格源自父母的良好基因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出身书香门第,曾祖父、祖父们都个性秉直、酷爱读书,当然对她影响最大的还是父亲,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当时著名的律师,以刚正不阿立于世。从小父亲对她的教育便是随着自己的心性发展,不强求,而杨绛正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有一颗清朗之心,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鄙弃什么。杨绛的母亲也是一位温婉的女子,也许正是这样的品性使杨绛有些和母亲一样的性格。桑妮说:“大凡优秀的女性,最为难得的品质就是内敛。”对于这样的评价,还是很值得认同的,母亲将这一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在杨绛的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同时,父母之间的感情之好也给了她们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他们从不限制孩子本身的个性,所以他们的儿女都养成了很好的性情,个个出类拔萃。他们的相处方式也成了儿女将来婚姻的榜样。
在开明、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杨绛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受父亲的影响她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而母亲则影响她从容淡定的性格。杨绛是个很乖的女子,她乖巧的性格不仅是父母的至爱,也收到了老师同学的喜欢。她是幸运的,一路上似乎总有很多人在帮助她,指引她,但一切的幸运都是她努力的结果。杨绛从小就热爱文学、喜欢读书,并执着的为之努力着。曾经父亲问杨绛:“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不好过。”杨绛说。“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一星期都白过了。”父亲笑到:“我也这样。”可见,书对于杨绛来说是精神食粮,并且父亲也是十分了解女儿的。
安意如曾说:“人,一生中会和很多人相遇,有些人只是为了擦身而过,有些人是等着一见如故。”人生的确是这样,时光最好的见证是陪你一路走过来的人,对于杨绛而言,除了亲情之外,在爱情之前的便是友情,能结为朋友之人必定是趣味相投之人,无论性格相近或相反,但总归你们的兴趣是有共同点的。乱世之中,虽然再深的友情,也会有分开的那一天,但人生的某一段路她们是缺一不可的存在,那将是最好的回忆,有生之年,有一知己好友便是圆满。
每一个女子的一生终究会有一个最终的归宿,杨绛也不例外。在她看来,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第一眼看见便知道是他了。杨绛就是这样回忆她和钱钟书的初见,一见如故,一见钟情,是偶然也是必然,一生中他们注定会相遇。杨绛和钱钟书之间的爱情至今仍是文学史上的一段婚姻佳话,在世人眼中,这是令人艳羡的一对。他们之间,是夫妻也是朋友,两人志趣相投,相互尊重,彼此欣赏。有人曾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杨绛与钱钟书之间的爱情却因时间而愈浓愈烈。在这段感情中,杨绛虽然饱读诗书,却甘于做钱钟书背后的女子,默默的付出,以握笔之手为其洗手做羹汤,于舍里褪去光华,为丈夫撑起一片晴好的天空,从不谙世事的少女成长为贤惠能干的妻子。而钱钟书对杨绛的爱也是深不见底,从未干过家务事的他为了帮杨绛减轻负担,曾偷偷的躲在卫生间里洗衣服,虽然最终杨绛还是得重新洗一遍,但内心已足够温暖;在杨绛怀孕后,她更是痴人一般地嘱咐杨绛:“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这是多深的爱情才有的痴心!后来,在女儿出世并渐渐懂事后,每逢女儿生日,他总要说这是“母难日”,之后他也没再要第二个孩子,只因他实在不忍心杨绛再承受生育的艰辛和痛苦。曾经,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的最理想的婚姻的句子:“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于是,便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回她:“我和他一样。”杨绛也回答道:“我也一样。”也许婚姻最美好的样子就是如他们一般。
杨绛105年的人生,她历经沧桑,岁月沉浮,却始终用内心的坚韧和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人世的一切纷繁。对父母,她是孝顺懂事的女儿;对朋友,她是交心青睐的挚友;对丈夫,她是温柔贤淑的妻子;对女儿,她是人生导师般的慈母;对文学,她是放低姿态的终身学习者。就这样,她以明媚从容的姿态行走在人生边上。
虽然杨绛先生已经逝去,但她高贵优雅的姿态,淡然宁静的态度将会永远长存人间,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真正的平静,来自内心。若是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真正获得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