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考试真是一个好东西。如果,不是考试,永澄老师这七八篇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看明白,还费事不少的文章怎么会认真去读?一说考试,注意力也被吸引来了,公号文章也看得认真了,一元笔记记了12页。也终于明白了,我们平常刷微信看的文章说白了就是停留在“了解一下”的层面,连更深一层的阅读体验都没有,更别提“习”和“会”的层面了。所以,文不在多,读懂做到就很好了。
文章1.再来一个?做好这一个!这样做。
https://data.newrank.cn/m/sb.html?uuid=ae7f483eceab4dc38dea7363f76dfdad
从“再做一个”到“做好这一个”,再到“这样做”,是一个很棒的体验。“再做一个”是一个很大的力量,但是指向未来,有明确可达成的数量还好,否则消极畏难的情绪很容易生出来,容易让人有看不到头的感觉。“做好这一个”,让人心安。“这样做”对动作本身的细节有了要求。其实,我们许多事情做成都有一个过程,过程中分成很多块,我们就是把一块一块做好,最后才收获了最后的成功。拿我自考这件事来说。一开始,是想躲的。所以,才考了个经济师想绕道走,后来觉得没指望了。才决定考,这是需要很大的决心的,40多岁的年纪,很差的英语基础,但是,把任务分解开,一门一门做好,英语考试一课一课学好,复旦所有的要求一个一个达到,从2015年为了积分,开始启动,到现在一晃就过了快4年。至今记得2014年秋,到人才中心办事意外得知自己的第一个复旦本科积分不够的消息,那种失落的心情,记得和小丫同学家长站在学校门口攀谈了很长时间接下来怎么办?前几天,她来我这里的时候,我们都感叹,为了这个事一晃过去了这么多年!我这么拼,其实也是建立在一个小丫能在上海考上大学的基石假设上,但是,这个假设谁也不敢保证就一定是对的!对她而言,接力棒传下去了,接下来的只能靠她自己了!不过,与我而言,也算了却了一个遗憾,得到 了一份人生经历和体验,同时也增加了自信心。今天收到复旦参加学位授证仪式的通知,往事一幕幕涌上来,真的是有很多深刻的奋斗的体验啊!每一个小的成功,最终汇聚成一个结果。所以,“多做,多做到”是一个真理!
文章2.目标完不成的五大原因
https://data.newrank.cn/m/sb.html?uuid=ae7f483eceab4dc38dea7363f76dfdad
1. 初始动力不持久;
2.想要的目标不清晰;
3,很辛苦、很困难,让人有情绪(对未来的恐惧)
4.我有退路,以及更好的诱惑
5.耗能循环本身就会导致目标失败
这5个方面,就我而言或多或少都在我身上存在。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再次把年目标拿出来对照一下了,我感觉自己的年目标完不成了,所以也有点想放弃、随心所欲了。现在看看还能做多少补救。
另外,区分清楚耗能循环的「结果导向」是在描述一种内耗的情况,是一种问题和另一种目标制定时使用的「结果导向」思维,这点很重要,否则就无所适从了。
文章3.普通人如何开启创造能力?
https://data.newrank.cn/m/sb.html?uuid=ae7f483eceab4dc38dea7363f76dfdad
如果要想让行动出现,尤其是持续出现,动力、能力、激励这三个要素不能少。这句话中,我觉得自己最缺的是能力,“害怕”别人不认可。那么找到问题的症结,我现在需要的就是把能力这块着力做好。
文章4.为什么,我状态很好但是事情却做不完?
https://data.newrank.cn/m/sb.html?uuid=ae7f483eceab4dc38dea7363f76dfdad
1.拖延本质上就是畏难,这句话我很久之前就明白,也体验过。唯一的就是告诉自己先做起来再说。
2.能力不足就要赶紧犯错,这句话我得赶紧实践。虽然这句话不是第一次听到了,但是可能是害怕和畏难情绪吧,做得不好。
3.逻辑层次的解决方案让人耳目一新。逻辑层次之前考过了,但是学得还是很死,不会运用和变通,永澄老师用一个案例讲一遍,很清晰。可以套用。
文章5.赋能循环使用方法
https://data.newrank.cn/m/sb.html?uuid=ae7f483eceab4dc38dea7363f76dfdad
1.正如永澄老师说的耗能循环和赋能循环是一个很大的发现,很落地的方法。思维一变,事情就变了。
2.赋能循环里出现了“涌现”这个词,最早这个词我只在语文之类的学科见过,比如说“涌现好人好事”。作为专业名词出现是上一次李善友教授的大课,教授声情并茂的讲话技巧和涌现作为创新的要素被呈现出来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赋能循环中出现给了我一个惊喜,一是激发了自己的神经回路,而是很觉得永澄老师可以被看作混沌派,很多东西都是学了就用。之前,没上过善友教授的课,只看过善友教授的一本书《产品型社群》。这次,上大课,不断冒出来的词汇术语,很多都是永澄老师经常挂嘴上的,如果不是有这个前提,善友教授的课也很难听懂,即时这样也不是全懂。
3.永澄老师公号文章经常出现教练技术的案例,这次也不例外。这个场景模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出现次数多了,对教练技术也有了认知。
4.在教练的过程中,永澄老师说到用“潜意识”和对象沟通,这个我学了一些NLP的内容,所以也产生了神经元的连接。
5.永澄老师把赋能循环解释为一种认知结构。是的,这就是一种认知结构。
6.永澄老师把耗能到赋能认定为自己为成长者们做出的最大贡献,哈哈哈哈!是的,又落地,还不难学。
文章6.最近对「平和」的体验和理解
https://mubu.com/doc/184jJDam9X
1.“平和”这个词我之前有切实的体验。我认识的不少法师讲话都很平和,但是很有承载力,这个给了我启发。春节的时候,在做宣讲员的时候,我就启动的平和,自己感觉很好,反馈也很好。我回来的时候跟法师反馈说要把这个运用好,可惜,人是环境的产物,离开了一定的环境,又打回原形了。这次记录也给了我一个提醒。
2.关于匮乏模式和丰盈模式。永澄老师说自己之前的匮乏模式,而我觉得自己一直都处在匮乏模式,所以才对各种信息割舍不下。
3.我的发现:我发现永澄老师也在做“否定之否定”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永澄老师的认知成长吧!
首先,在第四篇《为什么,我状态很好但是事情却做不完?》中永澄老师提出了“状态好不好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在于是否有结果产出”。但是,从去年钻石行动开始,我好长时间都听永澄老师一直在说“状态不对,一切都不对”,现在他已经升级,不那么关注状态调整的问题了,而是专注于事情本身。
其次,关于成长的理解,之前永澄说成长的分享中,永澄老师还说:
☞成长就是自己实现自己的需求
☞成长就是从价值现状到价值目标的过程
☞成长就是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在假设
☞成长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意识能量层级
但是,这篇文章用我本具足的「本来就是」进行了升维。这很像佛教里说的“我就是佛”,很多人不理解,我这么普通,怎么能叫“佛”呢?但是,换个角度,人人有佛性,只是有了业障,业障消了,佛性就生发出来了。每个人终其一生就是把那个原本最好的自己找回来。
4.那个类似左手画圈、右手画方的教练技术,协调性训练很好,还是前两天在秋叶私房课的分享短视频里的技术,都攒起来,给小朋友们用,丰富学习生活。
文章7.我很想持续运动,但是就是开始不了,怎么办?
https://data.newrank.cn/m/sb.html?uuid=ae7f483eceab4dc38dea7363f76dfdad
1.归因需求这个点,我觉得作为销售说服的技巧,在说服时重点指向针对需求的价值。
2.完美的胆小鬼,我现在有点处于这个状态。准备行动。
3.小马过河这个例子,很有意思。我之前要给一个小朋友上课,刚讲了这个。《小马过河》这篇文章,是一个小学老师写的文章,但是含义隽永,历久弥新。对于课文,这篇文章的两大特色一定会讲到,一个是故事本身,记叙文的六要素很完整,可以做范文;一个就是他的思想。但是,永澄老师把这个隐喻运用到赋能循环里来,我忍不住会心一笑。但是,这个故事就是那么贴切,那么通俗易懂!
文章8.为什么说「创造 = 新体验」?
1.这段时间“体验”这个词在我周围和我自己本身是一个高频词汇。前几年,谈体验一般会想到“体验式销售”,近年来比较常见的一种营销模式。最近,永澄老师给这个词注入了新的活力,然后我也关注和用的多了起来,结果发现很多地方也都在用,可见体验的重要性。
2.关于「手说」、「嘴说」或者「脑说」的部分,让我又和NLP的相关知识有了连接,NLP里讲「嘴说」语言是地图的地图,已离感官经验两个层次了,我们的语言对视听感的体验完全复制不走样,常常删减、扭曲或一般化。所以,才会有作家说“我所写的并不是我想说的”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