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
仅仅这几个字,就勾起了多少人的探究欲。还哪里禁得住曹公言辞暧昧,动辄虚虚幻幻云遮雾绕真假莫辨,也难怪索隐派 一度蔚然成风。
《红楼梦》研究有索隐、考证等几大流派。索隐派认为曹雪芹在故事中隐匿了一个政治故事,他们抱着史书在历史的夹缝里窥探,他们拿着放大镜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搜寻,于是一个个别样故事从此诞生,揭露的都是惊天的朝廷秘闻。
刘心武就是靠着这个在《百家讲坛》上火过一阵子,估计晚节难保。林黛玉的原型是谁叫啥,秦可卿又是哪个废太子的私生女,和贾珍的真实关系,什么日月同辉,皇位受到威胁等等。
很诱人吧,我最初沉溺红楼梦也是在年轻时看了《红楼解梦》,极大地满足了我的窥探欲,一发不可收。
窥探欲大概人人都有,但并不是好事,更不是值得推广的读书方法。就像我们喜欢看娱乐新闻,背后爱嚼舌头一样控制不住,我们的欲望会在别人的隐私里得到满足,在别人的八卦里莫名的兴奋。
这是心态的扭曲,还是人格的残缺?看似问题不大无伤大雅,但你不正视它,你就会沦陷于它。
话说小说的背后有故事吗?肯定是有的。小说家在完成作品时,或多或少总会投上自己的一些影子,经历的往事也会闪烁其间。那么,曹雪芹删撰十年,会不会就是为了给后世留下一个密谋篡位的故事?也有可能。但探究它意义何在呢?
自传派或者考证派,他们观点不同,认为《红楼梦》为曹家家事,是曹家的荣辱兴衰以及曹雪芹本人生平故事。毕竟红学也需要百花齐放,这些艰涩曲折的索隐与探索,也早已是构成红楼梦研究的浓墨重彩。
但是——
我们不是专家,这些我们都不管。如果故事中真的隐含有什么惊天大秘密,什么改朝换代的大逆转,那就交给历史学家吧。
记住我们是读者,顶多是红迷,我们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此。我们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但我们不研究历史。
我们爱的是文学,我们爱的是诗歌,我们爱的是生活,我们爱的是曹雪芹为我们搭建的文艺殿堂。我们爱的是人物,是那群可爱但绝不完美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才华,他们的为人处世,他们的悲剧结局,以及他们故事反映出的世态炎凉,甚至是对人类文化命运的终极关怀。
他们每一个人栩栩如生生动饱满,正通过《红楼梦》这面镜子,折射出人性与现实,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境界。所以,与其去子虚乌有的历史秘闻中掘地三尺,不如回归文本,透过这一群红楼众生相,享用更加博大的生命体验。
你信命吗,最近接触禅宗,也慢慢开始相信命理。命里有时终须有。可是命什么呢?我相信它是一种吸引,它吸引你的热情、你的兴趣、你的愿望,它牢牢抓住你,将你引领到你想去的地方。
读书 ,不仅要读进去,更要读出来。书,不过是我们认知的敲门砖,是智慧的敲门砖。我们借由经典敲开思想的大门,要解决的,却是我们个人的问题,追寻自己渴求的真理,破解自己命运的密码。你经由这扇门,你会发现,牢牢抓住你的命运的走向。
是的,借由经典这扇门,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唤醒自己的命运——我们该如何读书,如何生活, 如何面对世间纷扰,如何面对人生之空,如何空空。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或者,更加拥有读书品质的人。
曾经,读书是求学的必须,是功利的需要。后来,读书是精神生活 ,是成长的选择。如今呢,中年之后呢,会不会是命运的驱使呢。
今天听到的更高级的说法是——灵魂生活!唉,怎不叫人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