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河流一样静静地流淌,在额头上冲刷出岁月的痕迹,在心中沉淀下某事或者某人。早晨醒来,不能再去跑步,就在床上挣扎会。快餐店的早餐种类很多,但似乎都不合我的口味。这一年似乎只对清水煮面条情有独钟。在外面吃,也只是要一个素火烧,要一碗豆腐脑。吃点带油水,那就来碗羊汤,还要多放些香菜和葱末。素菜大火锅成为中午的标配。说来也奇怪,年轻时是钟情于肉类的,现在成了素食动物。
终于熬到了星期五,不记的哪个星如此忙碌过,也可能是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了吧?也许整天吃青菜没有营养?反正就是累。本是上午第一节课,同事有事情便调到了上午的最后一节。也好,做出湿地双基的稿件,忙活了两节课勉强做完。本期做的是中考病句的专题汇编,发现有几个地方的病句题是有争议的,记在本子上,认真思考,仔细考证一下。
第三节听课,李老师快退休的年纪却一直奋战在毕业班,精神值得赞叹。她的课堂就像一家人在聊家常。传授知识于无形之中,这才是课堂的最高境界吧。想来我刚参加工作时,捧本语文书,左看右看不知道该讲些什么,于是认认生字词,读读课文,处理一些课后题,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时间还有剩余,那就师生一起熬时间,等下课。现在想来真是惭愧。再过几年,好像知道了点什么,于是以做阅读题的方式讲解课文,课堂有了内容,学生考试成绩也不错,自己也颇为得意了一阵。再后来,知道了要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于是想尽一切方法艰难地拖着学生走在我对课文的理解中。公开课上为学生的回答不在自己的预设上抓耳挠腮,生硬地说着自己设计好的每一句话,匆忙地进行着每一个环节。此时的教学眼里是没有学生的,能将自己讲明白就不错了。这几年努力尝试着从学生的初读体验入手,引领学生朗读、感悟逐渐进入文本。我的转变得益于李老师的启发。
第四节是九年级的课,下课已经接近十二点。洗菜,做饭,幸亏是清水蔬菜大火锅,简单,但做完也是十二点十分。索性先不吃去班里盯练字。原来悠闲地吃顿饭已属不易。
午自习跟文慧谈谈心,成绩由班里第四名到了二十三名。是班里唯一一个坚持每次考试成绩都下降的学生。其实小姑娘还是很聪明的,只是没有适应九年级的节奏,再者一次次地打击,心有些乱了。
给同事打了电话,他下周还是不能上班。没办法,继续代课吧。期末考试也快要到来,为孩子们有个好成绩,应该组织他们好好复习了,争取了同事意见,商议好复习计划,下午的两节课带领七年级的孩子们开始了复习之旅。
君姐让弟子们每人确定一个研究方向,我没啥特长就随意报了一个文本解读。间周要有一次汇报作业的,便想到解读老汪的《昆明的雨》,这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前一阵朋友参加优质课比赛,和他设计过这节课。当时有些零星的想法,可要以文本解读的方式呈现还真不知如何做。求助朋友,朋友建议读读孙绍振对老汪《跑警报》的解读。孙绍振解读的书籍自己有两本,觉得这文章应该在那两本书上,可是回家一看,完蛋了,没有。呃……
晚上读了几篇文本解读的文章,有收获,可还是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