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准确把握和深化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对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使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循环,是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即往复回旋。社会再生产也存在循环,在形式上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周而复始。生产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最终环节,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经济循环畅通无阻,本质上就是要打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梗阻。只有消费完成,生产才有价值,不以消费为最终目的的生产必然不可持续,经济循环就会中断。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整个循环系统畅通,经济发展就有利。反之,哪个环节阻滞,上下游都受影响,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自立自强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强化自主创新,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认为,创新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经济发展就是整个经济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目前,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被“卡脖子”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历史经验和国际实践也表明,从引进吸收到原始创新,科技自立自强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是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取得很好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关系,不断深化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向内看,改革又到了新的历史关头,要进一步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向外看,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回头浪,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是开放的条件,开放是改革的外部推动力;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每一轮的改革,总是伴随着新一轮的开放;更深层次的开放,总是推动着改革进一步迈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