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是一本关于名人读书心得合集的书《毛姆的读书心得》。没错,就是写《月亮与六便士》的那个毛姆。
借其他书的时候偶尔在书架上看到了这样的一本书,有点小激动,这正是一直想读的书。但是若是说之前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那也不对。之前只是有大概的一个想法,那就是读关于读书的书,具体是哪些书,并不十分清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一幅模糊的图景突然清晰了,突然意识到这正是之前模模糊糊一直追求的东西。就仿佛是已经晕染在画纸上的一片水渍又重新汇聚成了一滴色彩饱满的水珠。
主要讲了毛姆自己是怎样读书的,并对一些作品和作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英法美文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最后还谈到了一些比较宏大的问题,如真善美上帝宗教之类的问题。
翻译是刘文荣,之前并没有听说过,搜索了一下也没有找到对应的人,想来是无名之辈。但翻译的还不错,读起来感觉很舒服(除了英文名字的翻译之外),就仿佛是一位中文作家写的。读外国作品,翻译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翻译不好的小说味同嚼蜡又让人一头雾水,语句不通,就好像前几天我读的那本小说一样。那样的作品如果是一位中国作家写的,我想根本就没有机会被印刷出来。
翻译拙劣的作品就像是一位三流裁缝为一位歪果仁缝制的失败服装。手法拙劣,大小也不合体,让人一看就觉得生厌,连这位歪果仁俊美的面容都受到了影响。看外国作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好是看原版的。所幸这次碰到的裁缝技艺精湛,不仅传达到了作者的意思,读起来也津津有味感觉舒服。
罗姆认为读书是为了娱乐,他显然谈论的是小说之类的书籍,也包括散文诗集等等。这我非常赞同,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阅读小说很排斥,觉得阅读人编撰出的故事有什么用呢。那个时候,我非常迫切地想获得让自己变得有用的知识。现在我并没有获取很多这类知识,却认识到,为获取知识去读的书和为了娱乐去读的书是不一样的。小说的存在并不是给人知识的,虽然其中有知识。正如傅立叶变换的存在不是给人娱乐的,很少有人会为了娱乐去读一本关于傅立叶变换的书。为了获取知识读书尽管可能也有兴趣伴随,却需要付出努力。为娱乐而读书却可以是轻松而愉悦的。
话说回来,我是抱着纯粹娱乐的心态阅读的吗?也不是,尽管阅读过程轻松有趣,娱乐却不是我阅读这本书的首要动力。当然也不是获取知识。我想了解名人关于读书的想法,因而选择阅读这类书籍。至于小说,我觉得阅读小说可以看到一个现实中不可能进入的世界。曾经觉得世界好小,现在觉得世界很大,身为人,社会上有许多层面是我们无法触及的。比如绝大部分人无法体会拥有巨大权力和巨大财富的感觉,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上流社会是什么样子,大部分人也不知道饥寒交迫的痛苦。
即便我们环游世界,我们也总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我们被自己的阶层限定住了,因此不可能其他人见到的体验的东西。无论多么努力,这也世界上也总有我们无法目睹的精彩。从这个层面说,“这个世界太渺小了”,这种想法真的太可笑了。
大多数人注定是普通人,我也不例外。普通人的生活总是无聊的,乏善可陈的,不值一提的。可是一旦想到这现实,总有些不甘,想见到更精彩更宽广的世界。现实是指望不上的,小说却可以提供一个这样的世界。
如果为这些深层的想法冠以“娱乐”的名义,一切似乎就都顺理成章了。但阅读并不仅仅是增加见闻和娱乐,思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总不能指望一个朝九晚五上班的人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发现什么哲学道理,自发地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吧。读书可以打破生活的限制,尽管不可能代替真实的体验。
这是逃避现实吗?诚然,现实生活是重要的,却存在它本身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