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结构化思维的原则——金字塔原则
二.金字塔原则的类型(并列型、递进性)
三.如何应用金字塔原则(阅读时、表达时)
四.常见思维模型(WYH、WYH+GHC、5W1H)
我们大多数人讲话基本都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其实这样讲话,听的人是不容易理解我们所说的意思的。这种说话时惯性的思考方式叫线性思维。
而如果我们用结构化思维,即系统性的一开始就告诉对方结论,我们现在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下面要讲什么,这会让表达更有可预知性。对方会按预知的内容把自己调整到更容易接受的状态,从而依靠人们之前已经形成的共识,让双方都能更好的理解和储存信息。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立体思维”。
举个例子,比如我想向别人推荐智识营这门课程,一般惯性的线性思维模式下,我会说:
而如果用结构化思维表达的话,就会这样说:
如果我们把上图这段话重新组合一下,会发现,它组成了一个经典的金字塔结构,如下
一、结构化思维的原则——金字塔原则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金字塔原则最基本的模式是:由一个高层级信息和若干个低层级信息,以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组合起来的,立体的层次和结构。
构成金字塔原则的重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1.层级 要想有说服力,必须要有高低层级信息的配合,才能让对方理解接受你要传达的信息。高层级信息是结论;低层级是用来解释说明高层级信息的,即为何会得出“高层级”信息这个结论。
2.分类 分类的原则是平齐,即低层次信息必须是并列的关系,属于同一类别、同一维度。
3.支撑 低层级必须支撑起高层级。
检验标准:
1.是否必要,即低层级信息是否都与高层级信息有逻辑关系;
2.是否充分,即若干个低层级信息是否能够推出高层级信息。
简单来说,要掌握金字塔原则,其核心就是要注意横向是否平齐,纵向与否必要。
好了,知道金字塔原则的基本概念,现在我们应用这个原则来看看下面这段话有没有逻辑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这段话的问题是:有必要性,但充分性不够(低层次无法支撑高层级结论),比如能力、机遇、资源等都可能使其成功。
那应该怎么阐述,支撑性才足够呢?
这里有两种方式,一是结论不变,想想还有哪些因素会让他取得成就。思考下来,我们会发现能力,性格,机遇等各种因素会促成一个人的成功(如图)。
另一种方式是改变结论,让低层级信息能够支撑高层级的结论。比如改为如图样式,就既满足了必要性,又满足充分性。
二、金字塔的类型
(一)并列型金字塔
并列型金字塔的基本形式是,低层级信息是平齐的,他们一起共同得出了结论(高层级信息)(如图)。
并列型金字塔又有两种形式:
1.分析型: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
2.顺序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二)递进型(演绎型)
递进型金字塔的低层级信息之间是因果关系。它以一个公认的事实或强观点为前提,经过推论得出结论。简单来说,即它的思维(表达)流程为“事实(前提)——推论——结论/观点”。
4种“递进型”金字塔结构 (A=前提 B=推论)
①AAB:因为——并且——所以——结论是
②ABB:因为——所以——所以——结论是
③AAAB:因为——并且——以及——因此——结论是
④AABB:因为——并且——因此——所以——结论是
看了上图,你会不会问:
为何没有4个以上的组合呢?
因为人的短时记忆只有四个,所以每一个层级尽量不要超过4,否则我们大脑倾向于割裂理解。
为何没有ABAB的组合?
那是为了方便理解。
为何没有ABBB?
因为这会造成滑坡谬论。滑坡谬论是说,过分的推理很容易造成最终的结果跟最开始的前提过分的偏离。假设每个事件发生概率为80%,最终结论成立的可能性为80%³=51.2%。例如:不好好学习就会考不上大学, 考不上大学就会找不到好工作, 找不到好工作就会没有好婚姻 。
下面我们还是来看个递进型金字塔原则的例子吧,以便能更好的理解这种类型。
我们可以看到,最下面的层级,即“+”的这一层是并列型,我们通过“消费者”、“竞争对手”、“渠道商”、“公司内部”四个维度来论证了“危机将导致公司品牌声誉下降,影响下一季度营收”这个结论。然后通过这个结论,推演到“前提A”、“推论B”,最后得出了“对策”。
上述这种思考方式,不仅仅可以应用到解决问题上,还可以运用到写作上。写作时,我们不是常常面对一个问题无从下手吗?这时就可以想想如果用金字塔原则的话,该怎么去思考和搭建框架了。
三、如何应用金字塔原则
金字塔原则可以用到和思考相关的一切事情上,比如阅读、写作、沟通等等。
(一)阅读时如何掌握文章要义?
阅读时,我们通过金字塔原则自下而上,提炼信息要点来掌握文章要表达的意思。
还是来举例说明一下。
应用FSR法则(详见《如何快速阅读和提取信息》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13935825/notes/25358397),快速浏览后,划分出以下层级。
经过组块和重构,得出以下框架。
通过这一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当我们阅读时,要自下而上的提炼信息要点,最后在自己脑海中重新搭建起关于阅读内容的框架(层级、要点及其逻辑关系)
* 框架化:划分层级
* 组块和重构:提炼要点
* 寻找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属于哪一个层级
* 重构逻辑架构和文字表述
(二)写作、讲话等传达信息时,如何有效表达?
当我们要传达信息时,要按照自上而下的这四步走顺序,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
* 结论先行
* 提炼要点,高度浓缩信息
* 自左至右,逢交叉点下钻,讲透知识点
* 下钻时,疑问引导,提高“预知性”
还是案例说明下。如当我们有如图的框架时,如何写出一篇有逻辑性的文章呢?
第一步:结论先行
第二步:疑问引导,事先让读者知道你要讲什么内容,这样读者才有心理准备去接受你要讲的东西。
第三步:从左往右横向叙述
第四步:纵向叙述。当遇到一个小的金字塔时,再次按照“先抛出结论,疑问引导、从左向右”的方式,把这个小金字塔讲完!
以上四步总结出来,就是下图(红色代表思路)
按上述逻辑结构,形成下文
也就是说,为了让沟通更顺畅,我们可以以“先抛出结论,疑问引导、从左至右,层层回答”的方式来讲明自己的意思。另外,写作时要时刻考虑自己写的是否是事实或被大众已经认可的强观点,不是的话,就要展开来进行论述。
四、常用的思维模型
(一)WYH模型( what why how)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1.如何用WYH沟通交流?
我们主要用WYH提炼、整理信息
* 主题:对方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信息?
* 原因:支持这个信息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 操作:基于这个信息,对方提出了什么建议或操作?
当WYH与金字塔结合时,产生以下模型,即高层级what;低层级why/how。
当我们在听说读写时,心里要有上图的结构,然后再把信息放入里面,既保证了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又便于我们的大脑记忆。
2.如何用WYH写作?
我们主要用WYH规划写作内容。
我们首先用一个案例抛出一个主题。然后解释为何会这样,其原因。最后,基于这些原因可以怎么做。即,
- 主题:我今天要将什么内容?
- 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背后有什么原因?
- 方法: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可以怎么做?
比如以《总抱怨没时间,你缺的究竟是什么》[http://mp.weixin.qq.com/s/fFVrZPBRSgYkQLgTAlg8RA]
这篇文章为例,看看作者是如何用WYH写作的。
3.如何用WYH做读书笔记?
做笔记时,用WYH方法,围绕一个知识点,将其学透。即做笔记时不断问自己,
* 含义:这个知识点是什么意思?
* 逻辑:这个知识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
* 应用:我可以如何应用这个知识点。
老师给了我们他的笔记模板
4.如何用WYH 整理知识的脉络?
当我们把WYH与概念图结合后,就可以整理得出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
在上一篇文章中(《如何快速阅读和提取信息》[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13935825/notes/25358397])
,我介绍了概念图的做法。做概念图的关键是要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来表达节点。但这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个问题,即当不知道这个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时,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WYH(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实现) 来解决概念图的这一问题。老师用他的笔记举了一个例子。
(二)WYH的延伸模型
1.WYH+GHC模型——针对剖析观点或阐述对事情的态度 。
当我们想要阐述一个观点时,就可以用到这个模型。我们可以从“一个观点他是什么,它为何会被提出来,它用在哪些方面,它有哪些正面的例证,负面的反驳,最终我们对他保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这六个方面来阐明。
应用这个模型时,简单来讲就是对于观点要正、反阐述,这样才能使结论站得住脚。
比如就如何看待买奢侈品,我们可以这样阐述:
- 5W1H模型——用于全面阐述事实。
这个模型在HOW的基础上细分出了who when where,即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什么方式去做的,谁去做,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渠道去做等5个“W”。 它主要用于全面阐述事实。
日常这个模型可以如何使用呢?
比如开发新产品时,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
又如指派任务时,我们可以这样理清问题:
以上就是L老师智识营第二课的内容。如果对L先生智识营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开班消息。课程不贵,真的超值!
友情提示,L先生的课很烧脑,全程干货!如果一小时的课,我大概需要4小时做笔记、理解,而真正的消化大概需要我今后不断的实践体会了。
所以要报课程的童鞋,一定要在学习期间给自己预留充足的时间学习。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L先生的智识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