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3日,在川大附小的听了武凤霞老师的《莫高窟》,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在边听边记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何为名师,为什么别人能称之为名师?我的差距在哪里?边听边想,我好似发现了什么,于是就有了优质的老师知道抓点、铺线、控面。
一、抓疑点和亮点
1、在教案的设计中,往往对于我这样的年轻老师来说,非常喜欢把我的主观意识强加到学生身上。因为经验少,对这一阶段的孩子的学情不了解,从而把我认为的疑点塞进教案。课堂上也爱用提问疑点,学生解答,老师补充解疑的方式。从武老师的这节课,我发现课上并没有我们常提问的段意,句子美美在哪里这样的,我们认为学生存在问题的这样类似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我要摆脱我身上的疑点,抓学生真正存在的疑点。
2、抓亮点。就是武老师说的,改变提问方式,比如引导背诵,不是说老师在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时候就告知学生这一自然段我们今天需要背诵,学完这一自然段老师问能背了吗?学生往往说能。其实此时孩子们的背诵往往是瞬时记忆。向武老师先学彩塑这一自然段,然后出示书中提到的几种彩绘图片,问你认识哪一幅,为什么?学生描述刚才学到的描述彩塑的语言,马上口头表达,其实就是在理解上背诵了课文。所以,抓亮点,是备课时老师是否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思考的心灵,去抓问题的亮丽的提问方式。
二、铺一条环节紧扣的线
其实我认为一堂好课的节奏很重要,节奏来源于哪里呢?老师,学生?当然这两部分不可少,但这不是绝对因素。我觉得这一条线是备课的思路,只有老师的思路清晰了,学生才能清晰。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小学时最爱猜老师想要哪个答案,因为这样才能获得老师的表扬。如果老师备课思路不清晰,学生的猜就无从下手,无从说起,就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活跃程度。所以,一定要在备课时铺好一条环环相扣的线。
三、控制整个课堂环境,控制方方面面
一个有经验的老师,能从学生的一句话中找到一个课文的中心论点,能从学生的一句话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能从学生的答案激发全班学习的兴趣。比如武老师上课时抓住一个学生用一种‘‘逼问’’的方式使一个学生得到了精彩的回答,可能这样的方式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是一定不会出现的,这就需要智慧和经验来支撑。当然控面最难,需要时间来沉淀,需要自身的反思,但一旦你想通了,你的教学会升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