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 晴
今天是卓越教师研修的第一天。早上5点,我被一阵狗叫、鸡叫和鸟叫声惊醒,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看来把我们安排在这样一个地方是有深意的,这里远离都市,网络不佳、宜早睡早起、宜静思、宜学习。
我起床出门跑步,整个园区里没什么人,几个一起来培训的同学出来晨练,大家互相打声招呼,打破了黎明的寂静。早晨的空气非常新鲜,园区开着各色小花,河对面的农人也开始干活了。
吃完早餐,开启了元气满满的一天。
上午的专题是《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思考和实践构建》,讲座专家是上海特级教师、特级校长余安敏。
专家经常做校长培训,讲的内容有点多有点散有点高。
他让我们认识到:改变教育与学要靠信息教育、支撑高效、高水平的教学也要靠信息教育、个人学习途径更多的是在本土,要想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也依然要靠信息教育。
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因为参与了一些沪江彩虹花的乡村公益课程,我觉得改变中国教育公平也依然要靠信息教育。
信息教育既然这么重要,专家特别指出了要注意“数字鸿沟”,这条鸿沟到底是不是存在呢?
我看很显然,不仅存在,而且目前难以跨越。不仅仅是硬件的差别,维护硬件的正常运转还需要大量的信息教育人才,这样的人才更是稀缺。专家为我们展示了1.0版、2.0版的信息化教育,同时勾勒了智慧校园的建设,并且解读了各种校园信息化教育个多个文件
PPT有点多不一一展示
但是这些纲领性的政策文件内容毕竟离我的教学生活比较远,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更多思考的是:在我的本土环境中,我能怎样更好做信息化教育。
正如专家所说,信息化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运用的意识。目前我们最缺的就是运用的意识。在讲课的过程中,专家提到了一个“超星学习通”,说这里的资源特别丰富。我用手机下载了一看,我以前用过一次,是在做《我的阅读观》共读活动的时候用过,之后就完全没再用了。可能是我没有挖掘出更多的资源,并没体会到这个APP的好处。
其实现在像这样免费的APP非常多,比如:小猿口算,我也给家长推荐过,有一部分家长用的非常好,但是很大一部分家长也不再用了。这种推荐当然不能纳入学校的家庭作业,只能是自愿使用,用的好的自己先受益。可是同样接受信息,为什么大家受益情况不一样呢?那就是运用的意识。
在信息资源的运用上,老师、家长包括学校层面其实都是缺乏运用意识的。
之后我们可以做哪些改变呢?在硬件上以及网络大环境上我们个人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人的思维,可以改变运用信息化的意识。未来已来,当“数字化”、“大数据”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不是逃避,而是迎上去拥抱它。未来学校以及未来教育的发展离不来信息化,不管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还是未来学习时空的建构,靠兢兢业业和爱心肯定是不够了,还要加入信息化教育。
下午,我提前到达会场,老师已经到会场在看他的PPT做准备工作了。可以看出这位老师非常重视这次培训。
主讲老师王建军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他讲的是《教育变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这个话题很大,但王老师的切入口很小,他不仅风趣幽默,还非常善于把大道理讲得很通俗易懂。
王老师首先分析了目前教师的现状,古今中外,没有哪一时期比现在做老师更难了,因为现在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老师面对的也不是一部分有门槛的学生,而是一代人的样本。
老师的教育之肩一边要挑课程、一边要挑评价,两头都是不能变的,而能变的只有老师的教学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未知的东西,老师无法用肉眼去判断。比如:我们都在用建构主义的思想在教学,可是却无法用肉眼看见学生的建构是否正确。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地球是圆的,老师提出一个任务,画一个地球,并且要画自己站在地球的那个位置上。从画图上可以看出,很多孩子画的地球并不是圆的,孩子会有疑问:如果地球是圆的,那我站在地球上不是会往下掉吗?但是当我们听到孩子回答地球是圆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判断出孩子建构错了。所以老师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回家作业、测验考试等多种活动来判断孩子建构的是否正确,这些活动是每一位老师需要精心研究的。
怎样在课程和评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呢?王老师推荐了一本书《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
在这本书里,把教学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学习的内容,一个是孩子掌握的程度。学习内容包括:外部的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内部的反省认知性知识。而学生的掌握程度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现象、评价和创新。我们老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要把这些都考虑进去,你每设计一个环节,都要想想孩子通过这个环节哪些方面会有变化。
后半部分,王老师重点讲了怎样做教学反思,这一部分真是干货满满。我们知道,好学生都是反思的意识特别强。学生从不会到会都是由反思决定的。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特别注意:
1.培养孩子的反思能力。
2.帮孩子找一个锚点,这个锚点有越清晰越好。
3.要守住常规和变式之间的界线。如果班级里的孩子都很优秀,常规和变式可以3:1,如果生源不理想,可以4:1或者5:1甚至不讲变式。
4.最后,要帮孩子做知识打包的工作。
不仅孩子要学会反思,老师也要学会反思,特别要注意反思的写法。
1.目前老师写的反思存在普遍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反思对象,或者反思对象太大太散。王老师建议反思对象一定要具体,要比可接下降一个层次。比如:反思板书、反思导入。
2.老师写反思也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化。反思结构化包含四步:(1)目标是什么?(比如:你为什么要写板书)
(2)存在的问题(例如:板书凌乱)
(3)分析原因(例如:客观上的、主观上的)
(4)改进
3.当反思找到一个反思对象的时候,要就对这一对象一直研究下去,形成积累。(比如:板书问题可研究新授课板书、复习课板书、几何课板书等)这样写反思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不断积累,孵化出微课题,进而形成大课题。平时积累的反思最后也可以合成一篇论文。
论文的机构和反思的结构差不多。
例如:(1)目标:板书在小学生思维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2)问题:常见问题分析(3)本人的实践和探索
(4)总结。
王老师通过一个小例子,把怎样写反思和怎样写论文以及怎样做课题研究串在一起,让我们知道研究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发生在当下的事。这样接地气的讲解让我有了马上想去试试的冲动,先从自己的反思入手。
最后,老师对我们提出希望:“这个世界正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每个时代都在悄悄犒赏会学习的人!”
手动打下这些字的时候,心里很受震动。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提高自己,发挥辐射带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