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简介
《缺失的终结》是一本反思互联网时代对普通人日常生活影响的书。作者认为,我们都曾渴望有一段远离现实生活烦扰的“瓦尔登湖”时光,悠闲地沉自己的内心世界,从飞速变化的漩涡中暂时“缺失”。然而,互联网生活让我们每时每刻被互联网化,手环监测着我们的心跳和睡眠,微信、脸书、推特让我们人在床上就与世界起来,跑步了吗?走路了吗?英语单词背了吗?早餐的卡路里是否超标?坐在办公室,无数亟待处理的信息狂凤暴雨般地涌上电子屏幕和手机屏幕,十几个窗口同时,每个人都成为数字移民,在虚拟的世界中真实地活着,不再具有专注力,不再耐心,无法深度思考。我们的记忆还有用吗?我们还需要背诵诗歌、名字和史实吗?维基百科可信吗?作者担忧的是,我们这代人还能够短暂地远离互联网,而出生在00后的孩子,会不由自主地用拇指和食指放大一本杂志上的照片。“缺失” 被永远地终结。
二、观点反思
我们对网络活动有多么的依恋和贪婪呢?据数据显示,2012 年之前,每年我们会让谷歌帮我们寻找超过 1 万亿的东西。我们还发送 1440 亿封电子邮件——每天!在 2013 年,我们每天在脸书上点赞 45 亿次。同一年,我们每分钟在 YouTube 上传了 100 小时的视频。每一秒钟,我们上传 637 张照片到 Instagram 。换句话说,我们每天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信息,已经大到一个程度,它已经不只是生活的附属品了。
然而在以科学技术为价值指导的时代,有远见的人都可以看出,我们目前的处境其实是个巨大的礼物。如果我们是历史上最后一批还能够知晓“前互”时代生活的人,那么我们也将是最后一批还能够讲述“前互”和“后互”两个时代语言的人。今后,我们的孩子或许只能看到网络世界的样子,就如我们只能从我们的先辈的口述中了解先前的历史一样。有些发明,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典型代表,正如上述数据显示,已经融入并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况且,在现在的时代,处于“在线”已经不可避免,如果对“在线”和“线下”之间的不同,我们能够保持我们的认知,同等程度地相对均衡地沉浸于这两种世界,并在它们之间游刃有余,我们也不至于迷失在缺失的终结中,反而能够在“缺失”与“链接”中找到均衡的归途。技术本身无道德可言。它们并无善恶之分,只是如何利用,来衡量其是危害还是良有利的工具。
在这里,我想简单的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就能说明这一点。毋庸置疑,新生代的人是以电子阅读为主的,无论人们怎么预见这类“轻”阅读会导致“浅”思维,这种趋势都是不可阻挡的,因为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技术会让人“满足”,“轻松”。人都是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的,读微信的人谁会在意一两个引号呢?
然而,本书中有一章写作者断网一个月,计划把《战争与和平》读完。刚开始他好难过,根本读不下书,总想去查查电脑,看看邮件,不过慢慢地适应了,书也读完了。但是,当他解除了断网实验那天,他仿佛获得了重生!
正如作者的观点,技术已经来了,我们为什么要把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删除或归零呢?技术无所谓好和坏,我们每个人各自决定要与技术行多大程度的互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真正能够从中获益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现在要如何生活?
《缺失的终结》这本书,副书名是“从一切的迷失中找到归途”,作者希望引起大家的反思:技术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不好与不坏。对于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使用,但必须以客观批判的态度来面对。我们设想的依赖技术或者清零技术都是不对的,我们真正渴望的是,在保证正常的线下人际交流生活基础之上,更有价值、更有内涵、更有目的性的互联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