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暑热季节,行走在公园的林荫里,忽有一阵清风拂面,顿如沐浴在清泉里,身心怡然。
放眼处,树木参差苍翠欲滴。这苍翠,这浓绿,乃至墨绿,连成一片,宛若自天而降的绿色瀑布,其间点缀着一簇簇玫红的、粉红的、淡紫的紫薇花,醉人心扉。
愈往前行林荫愈深,或许,太阳也不忍打破这幽静的林荫吧?时不时往林中探头探脑,似乎这林荫深处藏有什么秘密似的。
湖畔,垂柳依依。正行之间,忽被一阵悦耳的声音吸引。于是,停住脚步。抬头望去,见绿树之上金蝉高琚,一动不动,一双晶亮的眼睛目视前方,振动着透明的薄如轻纱的羽翼,铆足劲,一声高一声低,富有节奏地鸣唱着不知名的曲子。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这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好似美妙的音乐,圆润,悠长。在这有些沉闷的空气里,如山泉般漫溢,流淌。
这声音,令我的心灵有些震颤,平静的心湖乍然掀起波澜。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整个夏天,到处都能听到美妙的蝉鸣声。我家的西面、西南面和南面有三个坑塘,岸边栽植杨柳。一到夏天,树木葱茏,林荫遮住了艳阳,树上栖着不少蝉,人们习惯叫它“知了”。孩子们常常拿着自制的工具(一根木杆或竹竿,头上用铁丝弯成圆圈,罩上蛛网),站在树下,仰头目不转睛小心翼翼地把手中工具对准树上的知了,只要听到“吱---扑棱”的声音,就证明知了触到蛛网插翅难逃了。捉的多了,回家叫大人用油炸了吃。
午后的阳光愈发炽烈,暑热难耐。吃罢午饭,找片席子铺在林荫里,听着知了的歌唱入眠。
晚上,一轮明月亮升起来了,如水的月光把院子照个明亮通透。我和母亲坐在院子里纳凉。此时,耳边又响起了蝉声,或独唱或合唱,此起彼伏,曲调和谐动听。母亲惬意地坐在椅子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我讲故事。母亲讲起故事有板有眼富有感情。依偎在母亲身边,望着天上明净的月光,陶醉在动听的故事里。
我是听着母亲的故事长大的。夏天的知了声,也是儿时最动听的音乐。
然而,温馨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此时此刻,我倒觉得,树上的蝉鸣声,与儿时乡下的知了歌唱声并无二致,愈听欲觉得亲切。
蝉的一生很长,又很短。从书上看到:蝉从受精卵、幼虫、成虫期间要经历漫长的6个年头,其幼虫阶段就占了一生中的5年时间。而破土而出以后,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几十天。而美国的布鲁德蝉,据说在地下经过长达17年漫长的黑暗岁月,才换得6—7周在阳光下歌唱的权利。啊!真是不可思议。
初唐名臣虞世南有一首咏蝉的诗很有名:“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蝉这样赞道:“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蝉活着不为苟且,几十天的生命,就为了夏到秋不停地的歌唱。蝉声鸣啾,从夏到秋,歌唱的声音里,没有痛苦,没有悲伤。它们,只是为了快乐地生活。
我喜欢蝉的美妙歌声,喜欢蝉的执着坚守,喜欢蝉的乐观向上。从蝉声里得到启示:不管季节如何变换,都不要辜负绿叶春光与韶华。
人生亦如此,不管前途路上有多少风雨坎坷,只要敞开心扉拥抱阳光,就能驱散所有的烦恼、忧伤;只要珍惜当下直面未来,不惧风雨昂首前行,人生路上,一定会有更多更美好的风景在等着我们。只要不惧风浪扬帆前行,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