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未来
地点:北京
故事:一个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去第二空间找自己的雇主,帮他送信到第一空间。
这样的设定,是科幻小说没错,郝景芳的中篇作品《北京折叠》, 故事不长,不到一个小时就能读完,它不属于硬科幻的范畴,在情节设定上,也存在一些漏洞和硬伤。然而科幻小说的魅力在于,它既可以架空现实,独立创造一个世界,又可以无限接近现实。
来说说我的感受吧。开始是看到被雨果奖提名的消息有了印象,后来在豆瓣阅读上看到,就开始读了。感觉作者不是专业科幻作者,行文雕琢的痕迹还是能看出来,语言比较清新,整篇读下来还是很顺畅的。
故事设定在未来的北京,三个空间分隔开三种人群,也可说是三个阶级。人口和时间分配上,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活时间是二十四小时。第二空间两千五百万人,生活时间为早六点到晚六点的十二小时,第三空间五千万人口,和第二空间分摊另外剩余的十二个小时,那是个永远生活在黑暗里看不到白天的空间。
这三个空间,第一空间住的是精英阶层,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很小,生活优越,第二空间的人以在第一空间有个短期的实习职位为荣。第二空间住着白领、大学生之流,俗话说的屌丝,生活条件差很多,但仍可能存在上升的通道。第三空间住着底层的贫民和他们的后代,多数人以处理垃圾为生,赚取微薄的收入养活自己,养育后代。
这个设定可以说是各种三位一体的组合,你可以看做是统治者——精英——底层,也可看做是天堂——人间——地狱。无论是哪个组合,越不过去的是阶级的壁垒,各阶级的人待在自己所属的特定空间里,没有可流动的通道,只有审批通过才可以去别的空间,否则就是非法,要受监禁。
这个怪异的北京城并不是个完全封闭的系统,空间的翻转只发生在六环以内,七环外的出租车司机就可以在每天早上六点钟观看到整个转换过程,像个变换的大魔方,将里面八千万人口的命运颠来倒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非封闭的,是什么把那庞大的人口困在了贫穷、黑暗、见不到太阳的第三空间里?既然不能去另外两个空间,那他们还不能在夜晚自由离开,去别的地方和别的城市生活吗?作者并未提到其他城市是怎样的情形,外面的世界会不会更好或者更糟糕,我们并不能知晓,也许这是一个漏洞。但既然是作者创造的世界,那么她就有理由将他们困在那里。
那就来揣测一下这么做的用意吧,庞大的年轻人涌进大城市,用力挥洒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沦为蚁族,明明看不到希望,也要挣扎着不愿逃离。在大城市里讨生活,就算希望渺茫,只要肯努力说不定还是能成功的。作者借作品把现实狠狠地讽喻了一把,文学作品总是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的。
主人公老刀铤而走险帮人送信的动力,只是因为女儿即将上幼儿园,需要大把的钱来将她送去一个好一点的幼儿园。这个寄托着老刀精神动力的小女孩,是他从垃圾站旁捡来的,也是他未来的希望。这份爱,是从冰冷世界里传来的一抹柔和色彩,能一下子戳中人的泪点和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