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千年学府,久仰大名!
门额“岳麓书院”为宋真宗字迹,因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以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又闻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特别召见周式,拜为国子监主簿,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仍请归院,皇帝就亲赐“岳麓书院” 御匾悬挂于大门正上方,并赐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虽楚有才,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意为”楚国(古时湖南亦为楚地)人才众多,在我们书院尤为兴盛”,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看出岳麓书院的文化自信!
这样的自信来自规矩。务实的校规,认真学习,好好做人,成材之道。
康熙乾隆亲自题匾。
朱子和张拭对讲,开启自由学术研讨模式。学术自由,在谈论中彼此成长。也引领天下学子深入学习,此风影响深远。古代研究生是这样带出来的。博学鸿儒就这样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岗位,成为国之栋梁,成为一个个历史名人!
实事求是,真理永远是真理!
百泉轩前溪泉:“如雪如冰,如练如鹤,自西而来,趋于北,折而东,还绕而南,渚为清池,四时澄澄无发滓,万古涓涓无须臾”。百泉轩前溪泉:“如雪如冰,如练如鹤,自西而来,趋于北,折而东,还绕而南,渚为清池,四时澄澄无发滓,万古涓涓无须臾”。在此读书思考,多么幽静,惬意。
朱熹访院,与山长张栻“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论学三昼夜而不息。有名师硕儒一起辩论探讨,视野能不开阔乎?
教学堂。乃师生住宿的地方,同吃同住,教学相长!乃是教育教学的理想模式。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静心读书,能不成长乎?
圣人陪伴,能松懈乎?
万世师表,我能学得几分几毫?
各地书院,都成为历史教育楷模,也影响到了日本韩国,特别是韩国陶山书院,保留完好。
朱张会讲
朱张会讲,又称“朱张岳麓会讲”。南宋最早的书院会讲之一。乾道三年(1167), 朱熹闻张栻得胡宏之学,专程自福建崇安去长沙访问主教岳麓、城南书院的张栻,就《中庸》之义的“未发”、“已发”及察识持养之序等问题进行讲论,据称“三日夜而不能合”(清王懋宏《朱子年谱》)。[1]
经过诘难辩论, 朱熹对张栻的“性为未发,心为已发”,“先察识后持养”等观点曾表示赞同,称:“荷敬夫(张栻)爱予甚笃,相与讲明其所未闻,日有问学之益。”(《朱文公文集·与曹晋叔书》)由此开启湖湘学派与闽学的交流,对两派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后人在湘江岸边建“朱张渡”作纪念。[1]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现在我的教学,是不是有问题,一切以考试为纲,只要学习,没有思维的培养,没做人的规矩,没有了文化的涵养,做人的教养,考试的机器而已。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也就是怪胎。
没有继承的教育,乃是没有根的浮萍。好东西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