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对于中国佛教、道教、儒家的理解,一直觉得是统治阶级洗脑的工具或者在底层挣扎的劳苦大众安慰自己的精神鸦片。今日,始知自己偏见、无知与狭隘。这三者永远相辅相成,进而是愚蠢。
从18岁进入大学到现在,十多年的时间,一直活得混沌而迷茫,家里长辈要求的事情不难达成,却非我所愿。普世对钱权的追求,我一直都不热衷。记得从七八岁起,我就非常喜欢独处,喜欢安静的树林,讨厌与人交谈。一直觉得性格内向是一种低能的表现,努力克服。看了书中的隐士,人人皆如此,持戒律、过苦日子、打坐参禅以求开悟。这一些就像我最喜欢,却努力克制自己不去做的事。
那么的迷茫,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是内心得平静、心中有大道。还是接受普世价值观,赚高薪、追求优越地位,最大化自己的资源。——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真是件需要资本来任性的事。
我无法概括这本书的主要思想,其中大道如此深邃,我不敢妄论。只摘录片段留存。
1. 问:一个人不受戒律能开悟吗?
答:不能。如果你不守戒,不管是一条还是二百五十条戒(比丘戒),你的生活就不会有安宁。你守戒的时候,就能够清除障碍和执着。只有到那个时候,你的禅定才能够深入。而只有通过禅定,你才能开悟。这就是律宗背后的逻辑。
2. 圆照写下的佛教修行的本质:“慈、悲、喜、舎”
3. 传福道姑:如果你还很执着,如果你还没有看破红尘,你就不能住山。山里的生活很苦。但是一旦你看透了这个世间的虚幻,苦也就无关紧要了。唯一要紧的事情就是修行。如果不修行,你永远也摆脱不了妄尘。
4. 问:如果路那么难走,你们为什么还要住那儿?
光善:为了安静。禅和子喜欢安静。
问:您住在那里的时候,诵的是什么经?
光善:我不诵经。我只念佛。我还打坐,修禅。禅宗和尚不念经。
5. 志诚:如果人静,那么他们在哪里都能静下来;如果人不静,那么他们就是在山里也静不下来。什么事情都取决于你自己。生命是短暂的,就像一道闪电,或者一个梦。八十年如云掠过。我们出生了,然后又死掉。但是在我们得到人身以前,我们还有另外一副面孔——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用眼睛看不到它,只能用智慧去了解它。经中常说“离相即佛”。我们都有佛性,我们都注定要成佛。但是成佛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情。你必须修行,然后才能觉悟到你的真性,你的本来面目。
6. 演成说:我在谈坐禅。我解释我们怎样首先念佛来安心。心只有安了才能静。然后我讲解我们怎样通过舍掉佛号来止心。心只有静了才能止。心只有能观,才能达到玄之又玄的境界。这是任何一位修行人都不得不经过的历程。
7. 生命的短暂,我们试图建立起某种永恒东西的努力。最好是建立起一颗空的心。
8. 《紫芝歌》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9.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作为凡夫俗子,不敢奢求修道开悟,能够在俗世中安禅制毒龙已经战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