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属于沟通、心智成长一类的书籍,是一位心理老师推荐我阅读的。是的,一部分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的产生,是不当的沟通方式造成的。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并不认为自己的说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言语却时常引发他人或自己的痛苦。“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看,古人早已对沟通有了探索。
今天阅读《非暴力沟通》的第一章“由衷的给予”(P1-15)。非暴力沟通可以转变注意力的焦点,帮助我们重新建构表达自己和聆听他人的方式,使我们的言语不再只是出于习惯的自动化反应,而是牢固地建立在觉察感受和需要的基础上,做出有意识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的过程有四个要素:一是观察,我们观察实际发生了什么。此时,我们不能夹杂任何评判。二是感受,即我们观察到这件事时的感受。三是需要,即你的感受让你产生的某种需求。四是请求,这个请求是以观察、感受、需要为基础的,此刻,我们清晰和诚实地表达出自己的状态。这里列举一个实例,母亲与青春期儿子的对话。
“儿子,看到桌子下的两团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团脏袜子,我很生气,因为我希望在我们共用的空间里能多些整洁。”(这句话中包含了观察、感受和需要。)
“儿子,你愿意把你的脏袜子放在你的房间或者放进洗衣机里吗?”(这句话表达了母亲的请求。)
不妨试着思考一下,这个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有时候是伴侣,有时候是孩子,有时候是家里的老人出现类似的情况。很多人一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是咆哮,又或者是责备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至于两种方式的沟通结果如何,我想就不需要我明说了。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心中充满善意,可以运用与多种情境中,包括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和机构、心理辅导与咨询关系、外交与商业谈判以及任何性质的纠纷与冲突。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都无需讨对方欢心,而是学着成长、接纳和爱。同时,非暴力沟通可以创造更深程度的连结与关爱。
身为一名教师,非暴力沟通也同样试用于课堂。当我观察到某位同学不认真时,会感受到痛心、愤怒、挫败、不开心等等,我希望你也能认真听讲。没有人会喜欢批评。当我们注意表达批评的方式,别人也是会乐于接受的。
沟通是一门艺术,真诚地希望每个人都能正确地表达自己。下面,就一书中的一首诗,结束今天的分享:
语言是窗(或者是墙)
你的话像是对我的审判,
我仿佛见弃于人,备受责难,
在离开以前,我想问,
这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我愤然自我辩护前,
在我带着痛楚或恐惧斥责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墙前,
请告诉我,我真的听见你了吗?
语言是窗,或者是墙,
她审判我们,或令我们自由,
当我说话、当我聆听,
请让爱的光芒经由我闪耀。
我心里有话要说,
那些话对我意义非凡,
如果言语无法传递我的心声,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认为我想责难你,
如果你感到我不在乎你,
请尝试透过我的语言,
聆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鲁斯·贝本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