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
940多万考生,
共同经历了媒体报道中所称的:
史上最严高考。
作为“考试作弊”被写入《刑法》后的首次夏季高考,
考生须知、考前承诺书中,
都增加了相应法律条款。
涉及作弊者,
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要说起作弊的话题,
几乎人人都有话说,
三天三夜都聊不完。
中国的考试有几千年历史,
古人就有几千年作弊的本事。
尤其科举制度诞生之后,
科考舞弊,很快便应运而生。
在中国古代,
科举作弊的处罚,说出来也够吓人的:
《大清律例》中记载,
科举舞弊,杖一百,戴枷三个月示众,
甚至还要发往边疆充军……
严重的舞弊案件,甚至可能杀头灭族,
牵连数百人。
而曾在科举中作弊的考生,
轻则逐出考场,永不录用;
重则往下三代,都不得参加科举。
也就是说,
如果你爷爷曾经科举作弊,
或许你生下来,
就会失去参加科举的资格……
然而,
纵使作弊处罚严苛,成本高昂,
依然不断有人选择铤而走险。
毕竟,功名背后,
实在有太多光鲜的诱惑:
黄金屋,颜如玉,
光耀门楣,衣锦还乡……
于是,几千年下来,
作弊在中国发展成一门悠久的秘术。
这事儿也算古今相通,主要途径无非三种:
夹带小抄、雇佣枪手、打点贿赂。
清代的作弊小抄,
如今仍被放在博物馆里:
比火柴盒还小的袖珍卷本,
密密麻麻写满了四书五经……
除了这种袖珍本的“通行小抄”,
机智的古人,
还会用各种途径携带小抄:
馒头馅里,贴身衣物上,
辫子里,蜡烛内……
更神奇的是,
还有人将小抄藏在屁股里夹着,
那画面……也是太美。
当然,监考也不是吃素的:
既然作弊者敢把小抄夹在屁股里,
考官检查时,
就连考生的肛门都不放过。
后来大家觉得有辱斯文,
索性想了个办法:
入考之前,先统一沐浴更衣……
比起夹带小抄,
第二种作弊方法更为简单直接:
雇佣枪手。
中国科举史上最有名的“枪神”,
大约要数花间派的鼻祖,
与李商隐齐名的大才子:
温庭筠。
和许多诗人一样,
温庭筠虽然才名远播,
却屡屡科举不顺。
其中缘由,主要就是政治上得罪了人。
真性情的温大才子一看自己没戏,
愤怒之下,索性搅乱科举,
到处替人做枪手,帮人作弊。
“温枪神”的“最佳战绩”,
是公元858年唐代春闱,
在数个考官紧盯之下,
竟帮助8名考生答完了卷。
这事儿实在太过惊人,
甚至新旧唐书,都忍不住提了一笔。
当然,像温庭筠这样牛掰的枪手,
大概几百年都出不了一个。
于是,更加简单粗暴的方法呼之欲出:
贿赂考官,打点关系。
比起“自力更生”的夹带小抄,
“江湖救急”的雇佣枪手,
钱权交易的科举贿赂,
往往更加黑暗、龌龊。
唐高宗时期,
主考官董思恭因受贿泄漏考题一案,
震惊朝野。
董思恭因此获罪,
流放而死。
后武则天实行糊名制,
开匿名评卷之先河。
但科举贿赂之邪风,
并未因此散去。
到了动荡的晚唐,
因为国库空虚,
唐肃宗甚至明文规定,
可用银钱换取功名。
此后,
这成了中国每一代封建王朝末期,
可悲的恶性循环:
国运衰败之时,
卖官鬻爵愈盛。
于是栋梁日益难求,
蠹虫充斥朝野;
又使朝纲越发难振,
衰亡在所难免……
当然,权钱交易的考场贿赂固然危害惨重,
夹带小抄或雇佣枪手,
亦是君子耻为。
毕竟选拔人才之道,
从来看的就是真材实料,
而非旁门左道的本事。
有意思的是,
谁都知道作弊不是件好事;
但坦白说,
十几年考场摸爬滚打下来,
从没跟作弊沾上过一点关系的人——大概也不算太多。
毕竟,不劳而获这种事,
就像画着捷径的藏宝图:
对于所有难断欲望的人,
都散发着致命而恒久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