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 你怎么还是不听?”
“告诉你要小心点小心点,怎么还是毛手毛脚?”
“我讲一句你有十八句等着,你的理由怎么那么多?”
“不要跟我顶嘴,你想把我气死是不是?!”
“……”
这些话听着是不是特耳熟?那是因为在我们小时候,父母经常这样对我们说,而且到现在,我们还会对自己的孩子经常重复说这些话。
仔细想想,作为现代父母的我们真的很“听话”啊,把养育子女的这种“代际传递”现象很好地沿用和继承下来,并且还大有继续发扬光大之趋势。
可是我们不厌其烦、苦心破苦地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好像一句都没有记住,一点耳性都没有,依旧我行我素。这到底为什么呢?
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一直在用优越者的心态去与孩子沟通,认为自己人生经验丰富,懂得比孩子多,孩子就该听父母的。所以往往只顾着自己张嘴说,却关闭了耳朵,忽视了听。
“听”的繁体字是“聽”,拆解开来便是“十目一心,用耳为王”。拆开来看是告诉我们:用耳朵听,非常非常的重要。
那我们该用什么心态去听孩子说呢?
运用同理心去听孩子说。并在与孩子沟通时注意以下四点,便学会了运用:
1、认真注视着孩子的眼睛,不打断孩子说话。
2、等孩子说完,重复下孩子说的话的最后一句或者最后半句,让孩子感受到你真的在认真听。
3、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如果不懂,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
4、保持语气平缓,态度温和。
第四条真的很重要,因为我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会不会听得进我们讲话的内容。
人际沟通关系学中有个“55387”定律。即“55%+38%+7%=100%”。也就是与人沟通中,55%是说话的态度,38%是说话的语气,7%是说话的内容,这样才构成一个100%有效沟通。
用好“55387”定律,可以帮助父母管理好自己的55%+38%,让7%的内容被孩子接收到。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孩子可以听进去我讲的话,而且能给出正面反馈,使沟通进入良性循环。
试试看,真的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