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久了,会发现总会有那么一个场景、一段对话、一个瞬间,能触动你的神经,引发思考。猛然惊醒如醍醐灌顶,转瞬又茫然无措,喜笑哀伤交织如麻。让你想起曾经的一个故事,自己的或别人的。也只有这个时候故事里的情你可能是理解的。就比如现在。
晚上莫名的兴奋,睡不着觉,和朋友谈起了对未来的想象,很普通的话题,我却沉默了。原来A骨子里是一个那么精致的人,因为对未来的想象精致到出乎我的意料。我却不知道自己心目中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了,好像从来没有详细的去想过,其实也想过但是没有结果,总是很模糊,所以心底里很多时候是逃避着这个话题的吧。自己也说不清楚是迷茫,困惑,还是心里有深深的不安全感。此时此刻我突然想起了小说《我们》中的一个场景,周瓒出国前坐在祁善屋子的窗边,回头像是自言自语的问她,以后我们会怎么样呢。然后,一室无语。我突然有点理解那种有点无措,有点迷茫,有点害怕,有点不敢去想的微妙感情。也惊叹作者的手笔。原来抽离主题,剖除事件本身。人的情感是可以在某个节点交汇、互通、产生共鸣的。怪不得张爱玲的作品虽然被一些人士批判不合时宜,尽是儿女情长。但却流传甚广,跨越时代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大概是因为她写了太多的“儿女情长”,所以写的透彻,写出了共情,能时时刻刻的引发共鸣。
想想,文字真是奇妙的东西。作者借助生活,写出故事,读者看着故事似懂非懂,当有一天因着生活又想起了故事,明了,哦,原来是这么个意思,这么样的情感。可殊不知又有多少人,用多少种不一样生活,不一样的经历,领悟了多少种不一样的情感,唯一一样的是都觉着脑子里灵光一闪,顿觉原来如此。其实人和人之间是很难相互理解的,找到一个共鸣的点,已经是缘分很大。我觉的这是文字很有魅力的地方,由一个人写下,记录人生,刻画生活,完成生活到艺术的跨越和升华。然后引发一群人的思考,宛如一场浩大的思想盛宴。只是这宴会永无休止,人来人往进进出出,去而复返,返而又去,在生活和文字之间穿梭往来,因此思想得以延伸,故事得以发展,文字再次得以重生。由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很早之前就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话,我一直觉得自己是理解的,才知道其实只理解了一小部分,可能现在还是没有特别理解。当我们真正的从生活当中扑捉到艺术的一丝影子,才会引发更绵长的思考,这种思考于我而言除了内心的成长,暂且可以当做是一种灵感的催化剂,让我有想要表达的冲动。
关于灵感,我认为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因为我总是在某个时间点突然有特别强烈的想要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冲动。总的来说,都是思想的产物,而且是毫无逻辑的思索,天马行空的想象。不过也是有细微差别的。一种是纯粹的我的生活和我自身引发的思绪,另一种则是看到一些文字而引发的思考,这个时候我就是浩大的思想盛宴中的一员了。这样说来,灵感也是可以可以去培养的,只是结果很难预料,过程也很难把握,一个作者写作过程中最耗费心神的可能就是灵感的培养过程。而像我这样,把文字当做一种爱好,还是非常轻松的。当然我离一个专业的作者还是很远很远。
生活的脚步不会停止,对未来的憧憬不能止步,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精彩之处。文字是我的梦,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我还是想不好未来该是怎样的,不过不管哪种版本的剧情,文字总是少不了的。你想象中的未来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