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时候,发现同学来自各地,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和地区文化,怎么长期聚在一起最好呢,我想除了说普通话之外,还要去除一些意识,农村来的“去掉小农意识”,城市来的“去掉小市民意识”。
大二和大三的时候,慢慢的掌握了一些知识,了解了一些道理,增长了很多见识,那怎么更好的接受新理念呢,我想应该是去掉原有的观念,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遇到一些自己想不通又合理存在的事,不要轻易地去否定和不相信,要解放思想且实事求是的了解。
大四的时候,要毕业了,要步入社会了,希望自己是一个有立场有能力的人,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会看到很多人和事,觉的做一个“不势力”的人。
坚持了这些观点这么多年,包括后来的读研和工作,终于让自己迷失了,失去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态度和坚定的观点。
人到了一定的阶段,不应该在过度的追求大,追求理解不同的观点,追求学习大量的知识,应该考虑一下整,要有方向性,理出自己的观点,理出自己的认知模式和价值体系。不能再过度的追求内修而忽略外练。懂得取舍吧。
现在我想应该是追寻自我了,不受外界的影响而做出判断,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勇敢实践出真知,相信自我”。
人的一生有三个矛盾。与环境的矛盾,与人的矛盾,与自我的矛盾。之前一直再为环境和人的矛盾而奋斗,这两个是可以选择的。剩下的余生可能要为自我矛盾而努力。与自我的矛盾,并不是否定自我,一味地改变自我,而是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矛盾。但当下要过好,要接受自己,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人是在勇于做当下的自己中不断认知与实践中快乐变化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