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被称为哈佛女孩的莉丝·莫里,本书讲述她幼时在贫民窟家庭成长经历,美国人崇尚英雄,即改变自己命运超越阶层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英雄。风雨哈佛路,真正让我感触深的不是最终女主改变自己的命运考上哈佛。而是她详实讲述了他们家庭原来的生活,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贫穷是怎样产生的,以及该如何摆脱贫困,挣脱命运的牢笼。
莉丝的父母他们都有悲惨的童年,母亲莫里自小受到精神分裂的姥姥打骂,忍受不了后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在和其它的朋友一起各种相处的过程中,遇到了莉丝的父亲,皮特。一个头脑聪明且上过大学,利用他的头脑贩毒的团伙军师。两人相遇,互相爱慕,没有结婚,生下了莉丝和他的姐姐莉莎。
莉丝很小的时候,这个组建的新家庭度过很短的平和期。在莉丝即将出生的时候,父亲皮特被抓,关了三年。父亲出狱后,带给家庭的不是安全和保障,而是进一步的沦落。之后,整个家庭记忆充满动荡和不安。父母在一起唯一共同的爱好就是毒品,静脉注射卡洛因。
父亲皮特几乎从来没有说过要戒毒,反而母亲莫里屡次进入戒毒所,每次母亲莫里都因为父亲而控制不住自己又开始重新吸毒。从戒毒所中出来好了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又开始故态复萌。像是一个无限的轮回,戒毒-回归正常-吸毒-疯狂-痛苦-自责-戒毒。由此可见瘾君子的心理,童年遭受了巨大的苦难,然后从毒品那里得到解脱和安慰,继而陷入更大的苦难和痛苦当中。瘾君子身上仍然有爱和理智,只不过他们从毒品那里获得的疯狂会摧毁一切。
母亲莫里和父亲皮特会把贫困的抚恤金在一个月的前一周就把钱花光,去买毒品。只花很少的钱购买食物,通常情况下是只要有五美元,母亲就会把钱拿去买毒品,而一家人陷入巨大的饥饿当中。由此可见,抚恤金对于贫困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莉丝和姐姐莉莎只能在巨大的饥饿当中,去吃牙膏和口红。
姐姐莉莎和妹妹莉丝在这个方面的表现完全不同,姐姐莉莎会努力管好家里的钱,一旦发现父母拿钱出去买毒品,就会大吵大闹,最后保住一点可怜的钱去购买食物。而妹妹莉丝会同情父母,每次在母亲的哀求之下,会把钱给她,她甚至帮助父母放哨,躲避姐姐的觉察。作为老幺,更渴望被宠爱;作为老大,则更容易用该的捍卫和改变自己的命运。任何家庭都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大孩子和年幼的孩子这一点上有本质的不同。
莉丝上学后,经常逃课。但是因为在父亲的影响,阅读各种各样的有字读物,成绩一直不算差。上学后的莉丝慢慢开始接触自己的社会了,大概9岁的样子,开始混迹加油站、餐厅,通过服务他人得到小费,慢慢的开始赚钱。一方面填饱自己肚子,一方面还是对母亲变相的同情,给母亲一些钱买毒品。
莉丝上中学后,母亲患上艾滋病,而且离开了这个家庭跟了一个做保安的男人。此后,莉丝开始频繁的睡在各种朋友的家里。比如躲在朋友家里的床底下,然后尽量不让对方的父母发现,朋友会偷一些食物给她们,过上了老鼠一般的生活。至于白天,很少在校园里上课,而且美国的初中、小学一向是特别轻松的,每天有大半天的时间是玩耍。而这个空余的时间,经常是成群结队去恶作剧,去寻找各种刺激,在街头上见到各类的人群。
初中到高中的区别只是从一开始到超市偷东西的小刺激慢慢接触到吸毒、打架、爱情混杂的欲望之上了。从内心里,莉丝一直非常憎恶毒品,当得知男友染上了毒品之后,决然的离开了男友。恰在此时,得了艾滋病的母亲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母亲的离去、男友的毒瘾把莉丝推向了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生命只有当你赋予它意义的时候,它才会有意义’,莉丝选择了上学。
之后的路途几乎一片坦途了当莉丝的成绩开始变得优秀时,她获得纽约最高的奖学金。当她站在舞台中央时,引来了非常多关注。各种援助蜂拥而至,甚至一位洗衣房的大妈每周五都会过来帮助莉丝免费洗衣服。颇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意思。最终,莉丝被哈佛录取。
整个故事,极少谈到莉丝改变命运的抗争之路,大多只有对事实的描述。而且她也不是一个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睿智、坚强的人。成长和改变几乎是在一瞬间发生,痛苦和压力、仿徨在找到一个缺口后,会喷涌而出,转化成前进动力。整个故事的精华也在这里了,转化的力量,苦难本身没有价值,将苦难转化为正确的动力价值就会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