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我为什么要拼命爬出底层社会?》的文章被广泛转载。作者列举了一大堆悲苦的遭遇:小时候父母办鱼塘挣钱了,被人投农药,爷爷被气得脑中风,整个家族跌落到赤贫状态;因为爸爸手捧铁饭碗,就有人以浇地为名,引渠水从作者家围墙下淌过,泡塌新砌的墙,分地时被分到最贫瘠最偏远的梯田……作者最后总结出“在生活的最底层,无知、愚昧、嫉恨、使坏并非单纯语言的抨击,而是绝大程度上的事实”。所以,作者要拼命爬出底层社会。
既然作者能写出如此传播广泛的文章,相信她早已实现了愿望。只是,不知道进入中上层社会的她,是否满意?
拥有知识、能力的中上层人,购买了腾讯控股股票时,没有想到,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能够让日进斗金的腾讯公司市值蒸发1000亿港元。在这刹那间,才真真切切地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有几个人能写出价值千亿的文章?
《我为什么要拼命爬出底层社会?》的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流动性小,几十年如一日地生活在那片小土地上,谁对谁做了什么事,发生了什么影响,很明显。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抛入水中的石子,产生一圈圈涟漪,影响着周边的人。然而,到了今天,每一个人遵循“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一个人的位置和动量不可同时被测知。我们知道《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却不知道它有那么大的能量,直接让腾讯控股蒸发1000亿港元;我们缴纳的保费,一定被某个人用了,但是我们不知道Ta在哪里;我们被迫延迟退休,多工作几年以养活成千上万的“爹妈”,我们却不认识他们。
这就是现在的生活。我们也许活的越来越自我,我们可以不认识周边的人,不与附近的人往来,我们却时刻受到不知哪个城市、哪个国家的人的影响。亚当·斯密曾举例说爱心的局限,一位英国的绅士得知中国某地地震后,会表达同情,但是第二天,他就会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在今天,也许一位英国的绅士得时刻关注中国,也许一个小小的事件,就能有巨大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