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同事在和我交流的过程中,是不是透漏出想换一家公司的意愿。但是看了那家中意公司的招聘要求之后,又发现自己很多能力都达不到,且不说对方要求的专业背景不对口,而且对方要求的软件也不会用。这位同事除了和我聊了聊都需要什么软件之外(我的专业和软件都对口),很少见他采取什么直接的行动,从我这儿借了一本专业书,一个月了也没什么动静,直到我把这本书收回来,因为我觉得如果你借一本书,半个月内还没什么进展的话,那基本就不会再去看了。
有一天我专门观察了一下这位同事的工作状态。早上上班去的倒是不算晚,不会踩点去办公室,但是来到办公室都是先玩手机,而不是整理和规划一天的工作。上班时间也是经常浏览手机,去招聘网站看看招聘信息什么的,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也是优哉游哉,和他一起来的应届生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在完成主管交给的任务,只有他在慢慢做。下班之后也是习惯性的去办公室待着,即便今天没什么任务,先玩个半个一个小时手机再说,有工作就做,没事的玩完手机再回去。看到他这种状态,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他一个月也看不完一本书。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会面临这种状态:上班时间效率不高,想在下班之后提升自己总觉得没时间。最近在读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里面就提到了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自己的工作,我们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会陷入到这种肤浅事物中,而那些真正能我们带来高价值的深度工作却投入很少。比如不间断的玩手机、浑浑噩噩的工作状态、习惯性的查看电子邮件、下班后边聊微信边看书,这些都是我们经常遇见的不断打扰我们进入深度工作状态的宿敌。
今天我们就谈谈如何利用深度工作模式来在下班之后提升我们的能力。
首先,就是要提升上班时间的效率,保证你可以在5:30准时下班:
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明确当天工作任务;
把5:30准时下班作为自己的要求和工作原则;
在精力最旺盛的阶段完成当天最关键的一件任务,记住就是一件;
利用番茄工作法集中自己的时间,避免无谓的中断。如果可以请不要在电脑端登陆微信和QQ,手机在番茄时间内断开网络,请相信这个世界缺少你半个小时还是可以照常运转的;
下班之前就确认好当天需不需要加班,如果不需要请下班就走,不要再在办公室边唠嗑边玩手机;如果需要加班,明确今天加班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预计完成时间,吃完晚饭就全力以赴的去工作。
其次,选定合适的能力提升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指向具体的技能,比如学习一个软件,学习一门语言。而下班后看书就不是一个好的目标,者更多的是你的习惯。设定这些目标,其实就是根据你的工作需要或者你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来确定。如果你想换个行业,那这个行业需要的技能是什么,需要的入门资格证书是什么都是你可以考虑的目标。下班之后的学习不应该是盲目的东一枪西一枪,而应该咬定青山不放松,直到这个技能能够变现为止。
再者,设定你每天的学习节奏。《深度工作》中提到了一种深度工作的节奏哲学,很适合职场一族。所谓节奏模式,就是提前规划好自己每天在下班之后的时间安排,比如工作日的19:00—21:00都用来学习技能,21:00—22:00用于阅读。这种设定的好处在于避免了每天临时决定当天的学习时间时对自己意志力的消耗。通过这种设定的模式,逐步培养你每天的学习习惯,一旦达到了这个时间点,你就会自动进入学习模式,成为你的身体记忆。比如,我就设定每个周末都是七点钟起床,吃过早操之后,从7点半开始写作一个小时,然后阅读两个小时。每个周末都会是这种安排,我也用在周末再去决定自己要几点起床,周末的上午也不会给自己安排室外活动。
最后,利用20小时去掌握一个技能。乔希·考夫曼在他的畅销书《关键20小时,快速学会任何技能》中指出如果我们不追求成为世界级大师,很多我们需求的技能都可以在20小时之内学会,比如思维导图、盲打、烹饪等等。所以,你也可以把自己需求的技能喜欢,给每一个技能20小时的时间去打磨,基本就可以充分掌握了。同时,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制作一个类似下图的表格,记录你的每一次时间投入,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能力进度。
下班之后的学习是一件艰辛的旅程,你需要放弃打游戏的时间、甚至要减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但请相信这段旅程价值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