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日历还没翻过,一年一度的双11已经开战,战场早已充斥着硝烟的味道。不可退的定金丝毫没有阻挡购买者的脚步,各个线上商家一边在网站上大张旗鼓的备战,一边在仓库里清点着发货清单。
当你在盘算着这次双11自己省了多少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自己购物车里的东西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1.你不必为了捡便宜而买单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喝茶聊天的时候,看到他们家的小方桌子放了一个很大的大茶盘,好看是好看,但是茶盘有点太大了,重心不稳感觉很容易打翻,上面摆着的漂亮杯子掉下来不就打碎了?好奇心驱使着我问问他为什么用这么大的茶盘。
他略有惭愧:喜欢喝茶,之前看了好久,挑上这套了,但是是比他小一号的,放在这个桌子上刚刚好。当时去买的时候刚好碰上打折,大的小的一个价200元,小的标价是240元,大的标价是280元,心里想,买套大的吧,能省80元呢。殊不知,买回来以后,还真不方便,上次不小心打翻了茶盘,上面的茶杯打碎了好几个,哎,当时真傻。
这种典型的交易合算偏见在日常的生活中屡见不鲜,有位减肥中的吃货朋友吃饭时看到商家打的一个广告:消费100减30。本来说好的素食晚餐(总价大约70元)多了个荤菜,刚刚够满减的条件却收到的一个这样的答复:这次的减30券不能当时用,必须下次使用。。。。。。酒足饭饱之后,不但便宜没捡着,还打断了减肥的大计。
弄清楚什么是你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最为重要,店家宣传归宣传,下单前清楚就好。
2.节省的价钱,与优惠所占的总价比例无关
我之前去实体店买一个闹钟的时候,看上了一个钟,有个朋友就喜欢这种古典系列的,发图片给他看,让他给参谋一下,他说我知道一个店就离你2公里,他家报价150元,你在这家要188元,要不要去看看?
我心动了。坐公交去拿下了,前后多花了20分钟时间,开心好久。
后来同样是去买表,这次打算去买一只手表,商家看我爱不释手的样子,说了一句:最后一个了,便宜卖你,收你3600元好了。此时,正在独自逛街的朋友发现了城北的一家店在周年庆,同样一款只要3550就好了,问我来不来买(我在城西,其实也就3公里多点)。我思考了一下,这么折腾,还是在这里买买好了,差不多的。
后来我琢磨这两件事情,发现了,不只是我一个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比例偏见,为了打了八折(优惠38元)的钟表舍得去坐公交车过去,而不去购买打了9.85折(优惠50元)的手表,但是实际上明明是去买手表的我受到的优惠更多,但是动力不足。商家的典型售卖模板就是打折,甚至折上折,让你算不清真正优惠的价格。这次的双11貌似也是这样,无数个小伙伴喊了一句话:自从高考之后我的数学水平在今年双11重回巅峰。
优惠的价格与商品的总价折扣无关,它只是一个你钱包里不应损失的数值。
3.来都来了,就不进来看看!
虽然之前的线上获客成本低廉,但是目前线下流量因为固定的客流反而在今天变得更加便宜。无论是搜索大众的单品,还是搜索推荐商家,无一不是活动力度大店家的占优势,我想没有几个人会翻三五页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看着个位数的成交,零零星星的评论,刹那间就打消了下单的念头。
出于种种原因,你内心无比拒绝,但无可奈何地进入了一家网红店,和朋友逛了一圈,发现仍旧两手空空,促销员小姐姐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今年的流行商品,来都来了,而且还被灌输了这么多的时尚观点,发觉他们家的商品其实不差的,买一个送人也好,你的手不自觉的打开刚开始不想打开的支付软件,扫码,付款成功。
其实。理性的去想一下,来都来了,这是一句对沉没成本的再次扩大的话。你本不需要,又没有根据自己的购物意愿买了这个要送人的东西,对方可能也不喜欢。。。。。
旅游的时候发现,每一个城市都有一条的古街,人山人海,全是游客。石板路,地标性牌坊,以老街的名号,以文艺的名义,千篇一律的卖着从义乌批发来的工艺品,卖着臭豆腐、烤鱿鱼、烤面筋、奶茶。。。。。。
这条街,
在北京叫作南锣鼓巷,
在上海叫田子坊,
在天津古文化街,
在重庆叫磁器口,
在济南叫芙蓉街,
在杭州叫河坊街,
在黄山叫屯溪老街,
在南京叫夫子庙,
在宁波叫南塘老街,
在扬州叫东关街,
在成都叫宽窄巷子,
在厦门叫鼓浪屿,
在武汉叫户部巷,
在西安叫回民街,
在桂林叫西街,
在郑州叫德化街,
在青岛叫劈柴院,
在拉萨叫八角街,
在丽江叫做丽江古城,
在开封叫七盛角,
在兰州叫正宁路,
在湘西叫凤凰古城,
在苏州叫平江路,
在长沙叫太平老街,
在沈阳叫中街,
。。。。。。
好多店像这种古街一样,逛完的时候脑海会浮现这么一句:来都来了,再不买就对不起来这一趟了。
其实你对得起自己就好了。因为你压根不喜欢这个店的东西,否则,哪有挑这么久都看不上的商品?理性购物,不要再次为了沉没成本买单。
喜欢这种东西,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最后祝大家用合算的价格买到自己需要的、喜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