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看到题目进来的,应该可以默认为喜欢写作,但对写作还没摸太透的,或者说对写作有一定认知,还想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初衷,既然来了,咱们唠会。
作为这个专辑的开篇呢,我想着今天唠的主题是,为什么搞不好写作及小庄要在这个专辑里,给大家围绕写作主题讲点什么。至于写作的重要性呢,我就不废话了,不太喜欢用恐吓或者威逼利诱的手法来忽悠你听我的讲座,没必要,写作,只有你喜欢,就没有别的理由,就像喜欢一个人一样。
为什么搞不好写作呢?说明写作能力不行,究竟是写作的哪方面能力不行,其实写作能力广义分的话就两种,一个是看待世界能力,另一个是文字驾驭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任何一个文章首先是先从构思开始的,前提是明确了如何看待一件事,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换个说法,看待世界的能力在真正落笔前叫构思,但构思前恰恰就是作者本身对世界的一个个不断认知,不断发现,不断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将处理好的信息转化为既定的认知库,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的过程。
任何一个人的写作成长,都是伴随着看待世界能力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成长的。举个栗子,迎面走过来一个人,最开始你不知道他是谁,仅仅从他的外貌、神情、穿衣打扮判定他的身世,慢慢得,随着时间的流失,你可能通过认真发现或者从其他人口中得知他是怎样怎样的一个人,这个时候,你对他的认知又不断深化了,当一个人问你如何评价他时,你感觉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这是关于他的全部吗,当然不是,终于几年后的一天,一个机缘巧合,你与他认识了,通过简单交流,你感觉他是一个很有趣味性同时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他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但他始终与你保持着一定距离。你忍不住你的好奇心,一直探索,终于有一天,你发现他的终极秘密,原来风趣的他背面竟然藏匿着很多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当这个时候,你敢说,你真的认识他了吗,未必,因为人自己有时候未必都看得清自己。
说这个例子,我只想说,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能力是随着阅历和时间不断成长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未知和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组合出来的无限可能。当然,你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世界的,是以什么样的逻辑分析世界的,是以什么立场的评说世界的,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你看待世界能力的范畴。不得不说,我们任何一个人看待世界都是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同时也就注定了为什么有的人写的文章干巴巴,没有灵魂,有的人却用一句话征服了无数读者,看待世界的角度、思考事物的广度与深度,判定是与非的维度决定了他的内心世界,而这一切就是他看待世界的能力。可以说,它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
文字驾驭能力,不言而喻,就是文笔能力,虽然看待世界能力在前,但不得不说,文字驾驭能力是与看待世界的能力相辅相成的,而文笔能力绝非一蹴而就的,与看待世界能力一样,随着时间的流失而不断成长,前提是你要不断的向一个正确的方向苦练内功。说一个简单的现象,为什么好的写作者能够写出好的文章,因为有好的素材积累,素材源于看待世界时主观与客观认知的沉淀,量与质的双重沉淀,还有一个是超强的文笔驾驭能力,任何的所思所想都能有与之配套的文字外衣做匹配。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认识世界很深刻但表达不出来的人,但绝不存在文笔好但认识世界不深刻的人,为什么,对世界认知的深是好文笔的基石,认知世界的能力是一个默默的无名英雄,文字的花枝招展读者看得见,但文字背后的深邃的洞见一般人却看不到。
不得不说,现在有很多人讲写作,都说号称30天速成,恨不得说一个小时就能包教包会,我感觉太扯了,我举一个不合时宜的例子,为啥现在的猪肉和小时候家养的猪肉味道不一样了,答案很明确,1年出栏是符合成长规律的,3个月出栏是催熟,是有悖于成长规律的,虽然肉还是肉,但肉已不是原先的那个肉,放到写作也同样通用,你一个月后自认为会写作了,文章还是文章,但文章还是原来的文章,看待世界的能力没变,文笔素质没提高,拿什么逆袭。话糙理不糙。
下面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有你的影子,看一看是不是有你的影子,
第一个,当你接到一个写作任务时,你的第一反应是,我滴妈呀,别人让我写篇文章,憋了一天,我就写了三字,还不如让我死了算了
经常这个时候,你的潜意识里会自动联想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处于这个阶段的人首先不是要解决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的问题,而是要内心平静下来,刨除一切杂念,问一问自己,我到底喜不喜欢写作
这是一个很严肃问题,请认真对待,如果不喜欢,建议从现在起就不用继续看下去了,主要是我说话太直,建议你转战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模块中去,画画或者音乐之类的。
如果真心喜欢,只是对写作摸不着头绪,那么我还是欢迎你留下来,建议你从关注本期“华说写作”开始,认真走下去。
像这种情况,我给出的定义是:对写作的概念懵懂,需从基础抓起;
第二种情况,我很喜欢读书的,读过很多书,我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有强烈的文字倾诉欲望,但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道怎么说,写出的文字干巴巴的,自己都读不下去。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你是喜欢写作的,爱好读书是写作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并且你在尝试用文字这个载体来传达你的心意。
症结分析:想法有很多却无从说起,说明思维活跃,但属于碎片式的无意识,看待世界能力不够系统,缺乏将碎片为文章主题服务的串联甚至是粘结能力。而文字干巴巴是笔力不逮,直白说,文字的驾驭能力支撑不起你的想象力。
所以建议,从文思入手,从练笔着眼。
第三种情况,我自认为文笔是可以的,也很喜欢写东西,并且写过很多文字东西,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那种作家的文字质感,对读者来说没有代入感,别人读完之后,明显的礼节性的恭维,整的自己好尴尬。
处于该阶段的人群相对较多,问题也相对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出色的建筑师会考虑一栋楼方方面面,从前期设计到中期施工、后期装修,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架构体系,而处于该阶段的人仅仅是搭建了一个毛坯房,远看是一座大楼,近看才发现,根本没法住,更别谈美感。简单讲,该阶段写作者的文章就是人们眼中的毛坯房。
文字质感的原因关键在于“悟力”,取决于对这个世界深度认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偏重于转化功能,将生活现实的空间转化进艺术创作空间的能力,直白说,你有了驾驭文字的能力,但缺乏从零星现实萃取出真理精华的能力,不是物理萃取,那是搬运工,而是化学萃取,提取出精华的成分来。假定非要给出一个时间区间的话,是时时刻刻,并且要将你提取的精华部分纳入到你的创作库中,以备后用。
第四种情况,我对我自己的文字创作能力很有信心,我作文历来全优,都是当范文读的哦,并且我隔三差五还会发个文章哦,但不知道为什么,有时特别想写一篇文章,腹稿都打好了,但就是写着写作就写不下去了,很痛苦,不知道怎么接下去。
相信好多人会将该类问题归结为“灵感缺失”,但我想说的是,灵感确实是存在的,但灵感同样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素材积累到一定值以后自觉转化为质的精神内核,灵感虽然有时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但更多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解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是文字能力不行吗,显然不是,是文章架构出问题了吗,也不是,但问题为什么会存在,你想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合理的过渡而已,顺其自然的过渡,而非有明显的人为操作痕迹。但事实上,你越想挣脱,思维的牢笼绳索却越紧,以至于动弹不得。
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写手来讲很常见,我认为,该类问题要归结于作者本身,作者思维的广度、知识的厚度与问题解决的维度三大层面。
至于小庄要在这个专辑里,给大家究竟讲点什么,我就是想说,凡是涉及通俗写作原理的所有问题,小庄都会讲,并且按照一个由浅入深的逻辑讲,风格上怎么接地气怎么来,关键是我也不太喜欢迎合什么,就是大白话,把事说明白就行。因为我知道,喜欢这种事,勉强不来,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我只是想着大家喜欢听的话,就继续说下去,哪怕有一个粉丝喜欢,我也会坚持下去,
今天就聊到这吧,下一次咱们聊一聊写作是什么阻碍了你喜欢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