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老夫子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能力圈里随你浪!”
孔老夫子说:“口水满天飞,锤子卖给谁。又要上头条,不怕有惊雷?”
一
1961年肯尼迪总统启动了著名的“阿波罗计划”,人类得以从外太空以更宏观的视角凝视地球。
这一年,华盛顿的一所贵族学校的教室里,一个小男孩猛然抬头大声对老师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老师望望黑板上挂着的世界地图,又望望小男孩,一脸不屑地说:“咦,你个鳖孙,瞎挟邩(叫唤)啥嘞?”
【小男孩】恁看啊,非洲西海岸凸起来的那一疙瘩,跟南美洲东海岸洼进去那一块,将将好能拼在一块儿。可对劲儿嘞。
【老师】你个沙雕。Impossible!你脑袋叫驴踢了吧。
【小男孩】恁甭怼俺啊,你自己瞧瞧嘛。将将好!
【老师】你个hiáo(小孩)真些(这么多)咸淡事儿了。你布住(搂着)个锤子弄啥嘞,放下,古堆(蹲)到墙角儿去。
……
时光一去不回头,50年后小男孩不信球,他信飘飘欲仙醉生梦死的自由,毒品创造的世界里要啥都有。
时光一去不再来,当年的老师有才又有财,美国政府请他做科学顾问,过得逍遥自在乐开怀。
二
子曰:“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话说心爱的徒弟大牛(伯仲叔季嘛)生病了,孔夫子去看望,隔着窗户让大牛伸出手来望闻问切,很感慨地说:哎哟我哩个娘嘞,不中(行)喽不中(行)喽,真好(这么好)个人咋得了这龟孙病嘞,病得太扎实(严重)了。
跟孔夫子同时期的古希腊人看病也靠感官,但方法不同。古希腊人在《希波克拉底文集》记载了医生看病的诊断方法:医生用耳朵贴近病人的胸口倾听心肺声音。
之后两千年的时间里,欧洲大陆都在用这个方法做医疗诊断。
好玩的事情来了。
(画面太美,忍不住多看多看再多看……)
福利不错吧,上图有亮点,下图亮点更大,哈哈哈
画面太美,好想穿越去古代欧洲做个医生,看病前先跟上帝祷告一下:感谢主啊,赐给我这么好的活儿,来世做牛做马……是肯定不行滴,我要永生永世做医生!阿门!
不过,也有点儿背的时候,比如你的病人是个抠脚大汉,你要趴在他长满胸毛的身上,还要屏息凝神,还要心无旁骛,还要表情严肃,还要不能够吐……算了,画面太美(xiong)好(can),就不放图了。
(想看的公众号里留言“医生”,我看有几个这么无聊的。)
1816年法国医生雷奈克看到儿子跟一群小朋友玩耍。他儿子拿着个锤子敲一根长长的木头,让另一端的小朋友听,敲一下问一声:“听到什么声音了?”就这么点事儿,几个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
雷奈克医生脑袋一激灵,欸,我拿根木头放在病人胸口是不是也可以呢?不行!那就弄个空心的管吧!
第一代的听诊器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从此,再也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当医生了。50年后英国爆发了伦敦大瘟疫,1/5的英国人感染并死亡……
三
第一个故事应该很多人会感慨:好端端一个少儿天才,被一个愣头青老师一锤子打成了不良少年。天地也,只合把清浊来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老师的方法确实有待商榷,只是我们也需要知道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后,他当时承受的攻击远远大于支持,因为这个假说实在是石破天惊。如果这个假说成立,那整个地球科学的理论就得重写了。科学是严谨的,不能靠猜想,更何况你魏先生的博士学位是天文学的,你来解释一下大陆漂移的原动力是什么?有日月朝暮悬,地上的事儿挨不着上面的天。有事请聊天,没事别扯淡。
其实,早在1620年,一句“知识就是力量”激励无数人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曾在地图上观察到了这一点,然并卵,没有证据能说服大家。培老爷子只能把它默默写进日记里。
我相信,那之后的300年里肯定有人像培老爷子一样、像那个吸毒的少儿天才一样,曾经凝视着地图,默默想着:
一凸一凹,
尺寸刚好,
大陆漂漂,
我心飘飘。
魏格纳毕生都在为“大陆漂移学说”寻找证据,终于发现了各大陆间的地质构造关系、分离大陆间的古生物密切亲缘关系、舌羊齿等动植物跨大陆的生存关系、蒸发盐和珊瑚礁等古气候标志和古纬度的关系等证据,证明二叠纪后古大陆在风起云涌的中生代里分家了。
魏先生50岁的那年在格陵兰岛考察中不幸遇难。他去世30年之后,科学界才开始承认“大陆漂移学说”。
四
第二个故事呢,雷奈克医生看到儿子跟小伙伴的游戏而发明了听诊器。儿子的行为确实是雷医生灵感的来源,但也可以说儿子的行为和雷医生的发明没有必然联系,因为这背后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反复的实验、完善。
同样的道理,第一个故事里的天才少年虽然独具慧眼,但那只是灵光一闪。如果他不能像魏格纳一样去深入研究、实地探访、论证分析,只有个想法是没有意义的。
从一个假设、一个现象,深入研究,参透背后的道理,得出来一个学说或发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五
陈春花老师说:手比头高。
人的高度不是由思想决定的,而是由双手决定的。
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没错,生而为人,与动植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思想。但这仅仅是人和其他物种的区别,人类之间有优秀和平庸之分,优秀者强在有实现构想的能力,而不是更有思想。
六
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这话是孔夫子对着子贡说的:你个兔崽子走远点,我不想跟你说话。
其实,子贡是孔夫子爱徒。做官能任事,经商发大财,治世能臣,儒商始祖。但子贡学习属于孔夫子讲的“道听途说”,前半段路上听到的话,后半段路上他就嘚啵嘚地跟别人夸夸其谈。老师的思想,入他的耳,出他的口,但不过心,也不会落实在行动上。
孔夫子说,我跟你没啥好说的,你自己长点心行不?!你看看那上天,也没见他说过啥啊,四季如常运行,万物自然生长。
沉下心来少嘚瑟,
多做事来少嘚嘚。
七
翻译一下,孔夫子是想说:别那么多话,你懂个锤子啊。你娃太锤子啦!让你做点事情,你就说:这个事情锤子得很呐!
又绕回到锤子上了,得说说锤子手机。还真是个锤子手机哦!
据说锤子的罗老板,动不动骂各个副总裁是锤子,现在干不动了吧,自己成锤子了。
老板姓罗有点胖,什么项目都想上。牛博网、罗永浩培训学校、TNT(坚果手机)、锤子手机、子弹短信、聊天宝,最近要搞的项目是电子烟,据说还要进军房地产。
老罗同志每次都像第一个故事里的天才少年一样,激动地上台跟大家报告:TNT工作站是一款“把人吓到尿的产品”,将导致“失去灵魂的苹果疯狂地抄袭我们”。
然鹅,老罗前进一大步,人类还在原地踏步。
小罗号滴滴滴吹,海鸥听了瞎几把飞。
老罗最近一次吹牛逼是在2018年5月15日TNT工作站的发布会上。那天,TNT工作站在3万多人的注视下瘫倒了,刚扶起来又瘫倒了,再扶再瘫倒……老罗,这玩意儿也是个锤子啊!
楼下只会一指禅的王二姐,听说了老罗所谓“次世代的交互”Touch and talk(语音交互)功能,买了一台TNT,隔三岔五我就听到王二姐在喊:加粗,变大!
八
罗老师是个值得尊敬的人,高中都是肄业,凭着演讲和说相声的天赋,一路开挂,走到今天。
老罗是个有情怀有梦想的人,算得上“智能时代的新工匠”,也确实朝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迈进。
圈内流传着一个段子:有次开会,老罗对一张海报上的边框提出不等宽的疑问,设计师检查一番后承认左边比右边多了一个像素。老罗当场发飙:“我找的是一流的设计师!结果哪边宽一点还得我自己看!”
“1个像素”的故事在锤子公司内部时有发生,这也成就了锤子手机UI和各种app的优异表现,客观地说还真的是很不错。可惜的是,一个科技公司的成功既要有亮点,更有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上的优势。战略上的舍九取一是没错的,但前提是其他的关键要素也得跟上。
老罗敢赌,是个冒险家,不停地闯入到新领域想去跨界降维打击。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伟大的梦想,需要能力承载。
九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我发现我所认识的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他们都不是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企业家精神之所以具有“风险”,主要是因为在所谓的企业家中,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大多数人缺乏方法论,违背了基本且众所周知的法则。
仅仅只是因为缺乏方法论!
违背的只是基本且众所周知的法则!
细思极恐!
天生一个优秀相声演员的老罗缺乏管理企业必要的方法论,违背的仅仅是硬件行业看起来基本且众所周知的法则。
原因无非是踏进了远远超出自己能力圈的领域而不自知。
十
能力圈思维模型是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两位老爷子价值理念中的核心部分。
查理芒格说:“如果你不清楚界限在哪里,就不能算是一种能力。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能力范围在哪里,你就会身陷于灾难之中。”
沃伦·巴菲特说:“能力圈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范围。”
巴菲特、芒格和德鲁克的观点本质上是一样,都是确定性的逻辑。
不管是创业还是生活,我们所承受的风险来自于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不管是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蝴蝶,还是澳大利亚的黑天鹅,都是概率性的不可控因素。
但除此之外,都是可控因素。可不可控,因人而异,是认知问题,是能力问题。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残酷的世界,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把事情限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能干!
十一
问题来了,我如何认知和定位我的能力圈呢?
《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我们会在某些方面用自我期许替代了现实的自己,自己眼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可能相距甚远,甚至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能力圈的界定只能靠客观事实,不能参杂了个人的价值判断:
1 列出自己经历过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只讲事实不做判断;
2 彻底地分析自己是如何把一个事情做成的或者搞砸的,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3 把认知到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到实践中,反复检验和修正,不断突破自我。
十二
《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新的问题又来了。
只能干自己有把握的事情,想了一下估计能干的事情还真的不多了。
再想想自己还未实现的梦想,怕是只能灰心丧气的做好眼前的事儿了。不甘心哪!
好吧,如果自己的能力圈确实比较小,那么做好眼前的事儿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一点一滴慢慢积累,每天进步0.01,这是可怕的复利效应。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每天记录和反省自己是否完成了那0.01的进步。
梦想还是要有,先让自己在“事上练”,长了本事再去干实现梦想的事情也来得及。
但一万年太久,我要只争朝夕啊,怎么办?
基于自己的能力圈去组织一个能力圈互补的团队,本质上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前提是,自己的能力圈能保证团队的有效运行。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1 最快的办法就是跟真正的牛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方法论以及背后的思维模型。
2 知行合一,学到的东西要实践、要练习。
3 学习、实践后多反省多总结,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4 把自己的方法论在实践中再检验和完善。
十三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有过很多奇思妙想,却依然找不到隐形的翅膀。
王阳明说:事上练,知行合一。
孔夫子说:讷于言,敏于行。
方法很简单,水滴能石穿。
心态放平和,积少能动天。
子曰:
不要夸海口,埋头做实事。
能力圈虽小,成长靠复利。
方法论虽好,更需勤练习。
芬芳花自开,蝶来花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