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此战以后,赵国元气大伤,秦国大业将成。
公元前241年,长平之战发生后的20年,山东六国准备做最后一次抗秦。
但齐国随后给出了“不参与”的政策。也许齐王认为,自己和秦天各一方,不必惹火烧身,当时他还尚未有“唇亡齿寒”的危机感。
这样一来,联合抗秦的只有赵、韩、魏、楚、燕五国。
其实,这次合纵之战,发起国并不是赵国,而是魏国。魏国在秦国的连续打击之下,失去了大片土地。当政的魏景愍王一时气不过,派出外交大臣游说各国,试图再一次建立合纵攻秦联盟。
赵国当然愿意。
赵国派出年逾八十岁的老将庞暖担任联军统帅,率领五国攻秦之师向西进攻。
庞暖也算是赵国名将,他是魏人庞葱的后代。庞葱是庞涓的侄子。
庞涓自不用多讲,庞葱也非等闲之辈,同样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曾为魏太子伴读。
据《战国策》记载,庞葱陪魏太子到赵国做人质之时,担心魏王不再亲近自己,便说了个“三人成虎”的寓言,说:“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但庞葱最终没有逃过谣言的中伤,“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在太子当人质结束以后,庞葱回到魏国,求见魏王的时候,可惜谣言比他先到魏王身边,魏王不见他。
在失去魏王信任的情况下,庞葱离开魏国,重新返回赵国,繁衍生息,直到庞暖横空出世。
庞暖的聪明才智,早在赵武灵王时就显现出来了。他曾经与武灵王谈论兵法,向武灵王阐释“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的含义,他说:“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公元前242年,燕王想趁秦国攻打中原之际渔翁得利,派老将剧辛带领燕军二万攻打赵国。老将庞暖带兵迎战,此一战全歼燕国兵将,同时斩获燕将剧辛。
刚刚战胜燕国,正准备歇口气的赵国,在接到魏国要合纵攻秦的号召下,积极迎合,再次推举庞暖为联军主将,誓死与秦国决一死战。
庞暖认为,数百年来与秦师战斗,均在函谷关受挫,此次出征事关山东诸国百年基业,不可掉以轻心。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于是,庞暖采用了绕道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南),南渡黄河,迂回至函谷关的战术,旨在出奇制胜。
联军分路挺出蒲阪,行军顺利。但行至蕞(今陕西临潼东北)时,与吕不韦所率的秦师遭遇。没想到做生意的吕不韦不看账本看兵法了,他判断楚军远道行军,必定疲惫不堪,只要将楚国这个大国战败,其他国家将不战自溃。
于是,吕不韦派遣尖锐部队,乘夜突袭楚营。九头鸟闻讯作鸟兽散,连连东撤。韩、魏、燕一看楚国败逃,纷纷表示退兵,庞暖无奈,空有一腔报国志,只能落一个壮志难酬,也黯然班师回赵。
蕞之战作为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但终因联军同床异梦,无功而返。从此,六国更无法抵御秦师东进。
此时,距秦国“一扫六合”还有20年。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