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简书已经有一年多了,走走停停,零零碎碎只写了几篇文,没有周期性更文,也没有坚持写的毅力,常常是随着灵感走,灵感来了,啥也不干,就想写文,有些故事没有那么精彩,有些文章好像也没有什么用处,但我们活着的世界本来就这样,有精彩有糟糕,有平平淡淡有轰轰烈烈,只不过有的人填补精彩,有的人寡于平淡。
下载简书是因为七毛,她的那篇《对啊,就是嫌你穷才分手的呀》我是在一个电台听到的,那会儿读高中,在深夜,全宿舍都睡了,我一个人戴着耳机,听得热泪盈眶。后来回家就下载了简书,翻看原文,看了好多遍。那时的我没经历过爱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在深夜被感动,大概真实的故事就有这种魅力,一旦你进入故事,你便也是故事里的人,你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而变化,悲喜交加,爱恨情仇。这或许也是许多人喜欢看故事的原因吧,在故事里,我们可以去经历不同的人生,悲剧让你珍惜生活,喜剧让你对生活充满希望。其实,很多鸡汤都藏在故事里。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认定我要写故事,我要把我从故事里学到的、在每一次感动时所领悟到的东西写在我的故事里,传递给你。
一把吉他,一段民谣,走一里路,爱一个人,这样的人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所以人们常这样评价别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只是你没发觉,或者你隐藏在心里,又或者你觉得它平淡无奇不值一提,但那其实都是故事,而且独一无二。
大冰的故事藏在他的歌声里,覆盖在他的每本书里;张嘉佳的故事在每一个深夜汇集,最后让你记住他的全世界;刘同的故事告诉你,迷茫和孤独是青春的标志;赵雷的故事,一曲《成都》就把你唱哭;花粥讲故事,嗓音清晰而又慵懒不羁,她的歌声里多的是真实。真实的故事最是动人。
这一代的我们喜欢他们,因为他们都有故事,只不过你的故事隐藏起来,他们的故事却化作才华,带你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这不长不短的一生。
有位作家叫辉姑娘,她的书《时间会证明一切》里有一句话“是个人就饱经沧桑”,这说法似乎有些不合理,但换个角度想却也很有道理,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事,经历让你成长,成长就饱经沧桑。
我正值青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的过去二十年一句话就能说完,但如果要仔细回忆,彻夜长谈,够我说一生了。
小学的时候有个女生到了将近毕业时都还老是在看言情小说,砖头般厚厚的一大本,她每天上课都抱着它,看完一本再来一本。那时我还没看过什么课外书,一直沉迷于学海无法自拔。所以我一直疑惑,到底是什么书可以让她有这般毅力。
有一次找到机会看了一眼,看来看去不过就是电视里的爱情剧,我还回她,她发现后说,“这是女生看的书,‘大学生’你要好好读课本不能看这些。”她常大学生大学生地称呼我,她说我学习好,将来一定是大学生。那时在农村考上大学就很有出息了。我不懈地撇撇嘴,继续写我的数学题。
后来她因为看小说看得太激动被老师发现,厚厚的砖头被没收,还请了家长,在办公室当面批评了好久。回来后,她哭了好几天,每天趴在课桌上,没书看她也不听课,老师没办法,也就任由她去。
几天后,她又捧着一本全新的大砖头来上课了,我一脸惊讶地看着她,她笑嘻嘻地说,这是他大哥给她买的,她爸妈不知道的。有了小说的她又活回来了。我从她洋溢着喜悦的脸上看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喜爱。但那时的我却以为她所喜欢的东西是不好的,是被人唾弃的,其实只是不合时宜罢了。
上了中学,大家各自去了不同的学校,那个时候的我们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散了就散了,偶遇是唯一的联系,但有的人注定在你的一生中只能出现那么一阵子,而后边便消失不见。她也从我的世界消失,不再有人叫我“大学生”,但我却为了这称号一路拼搏,不断向前走,我活成所有人的模样,我接触全新的人,我懂得上网,我迷恋发qq空间,我渴望别人在我的说说下点赞评论,我渴望自己的心事有人倾听与关心。
成长可以磨灭你想忘记的事,却无法抹去给你启蒙的事。我常常在想,当年那个沉迷于言情小说的女生现在活成什么样了,是否她也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是否她也在用笔将自己内心的那份喜爱传播给这世界许许多多喜欢小说的人。但我确定的是,我想走写作这条路,我想写很多打动人的故事,我不喜欢把小说叫小说,我喜欢把它称为故事,小说是文学概念,故事更贴近生活,我要讲的是生活。
《理想三旬》里有句歌词“那贫瘠的未来,像遗憾季节里,未结果的爱”。但我希望有一天有一个人写言情小说写得特别出色,超过了琼瑶;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写出很多故事,在吵闹的课室里,有人看后奋笔疾书;在城市的地铁里,有人看得忘记回家的站点;在绝望的深夜里,有人看得热泪盈眶;在清静的老人院里,有人看得老泪纵横。
在岁月的每个年轮里,我都想留下我的足迹,告诉你,我很感激,我活在这个充满故事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