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读的余华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活着》,初中看的,看完《活着》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看余华的书了。
所以当我看《许三观卖血记》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去联想到我在多年以前读的《活着》,能感受到两者的相似和不同。读《活着》时是一个通宵看完的,看到富贵儿子被抽血抽死的时候,我躺在床上啜泣起来,感受到一种切身的悲痛。而看《许三观卖血记》要轻松一点,当看到许三观要一路卖血去救一乐的时候,就让我联想到富贵和有庆,忽然有点不安,我在心里默默祈祷许三观不要有事,一乐也不要有事,看到许三观最后成功见到一乐的时候,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活着》的结尾是富贵和一头老牛继续活下去,而《许三观卖血记》的结尾是许三观为了吃一顿猪肝而去卖血,被拒绝后在大街上“泪奔”。非常的让人欣慰,在《许三观卖血记》的结尾许三观一家人一个也没少,让人感到一丝温情,好像接下来的人生里,苦难终会过去,我们可以在未来笑着缅怀过去的泪水。但我也觉得余华本人可能根本没有那么乐观,我小时候看的两部动画片《神厨小福贵》和《虹猫蓝兔七侠传》,是动画片,和我同年龄段的一定知道。小时候看的时候不知道,现在才知道这两部动画片的文学顾问是余华,一下就想通了,虽然很多情节都记不清了,但还是记得当时看动画片的体验非常差,虽然故事很精彩,很吸引人,就是里面不管主角配角,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结局基本上都非常惨,会有小温情,小幽默,可是没有人获得了幸福,非常的余华。
除去故事本身,看余华的小说,真的会对他的语言佩服得五体投地,非常的精准,准确,但是你不能说他不优美,我想他是牙医转行当的作家,可能在人的口腔当中要求准确的操作养成了习惯,所以后来他拿起笔就像拿起拔牙钳子一样得心应手。
《许》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许三观用嘴做菜的那一段描写,千万不要在晚上看,真的看饿了。一种在艰苦最艰难的日子里,仍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笑出声来。虽然余华本人非常的谦虚,他说“为什么很多评论家都赞颂我的语言简洁,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少。”在《许》的序里讲的是“我将南方的节奏和南方的气氛注入到了北方的语言之中,于是异乡的语言开始使故乡的形象栩栩如生了。”
所以他采用的就是一种白描的手法,直接叙事,去写苦难和人性。所以不管是《活着》还是《许三观卖血记》,几十年的跨度,跟着文字轻轻松松的就过来了,好像他的文字本身就是时间。
看他的书让人感到悲伤,但余华从来不是为了悲怆而悲怆,在致上海贝塔斯曼书友会会员的信中,他说:
“很多人告诉我,他们在读《活着》时,眼泪常会不期而至。
如果你也遭遇到和他们一样的阅读经验,我想对你说,谢谢。我正是为象你一样善良的人写作。
虽然,善良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会有‘走红’的品质,但它是我们的血与肉。我书中的主人公,也都是一些善良的人,他们不断遭遇苦难、失败和死亡。
但我绝不是在控诉命运的残暴,相反,我希望你读到的是生命的韧性、力量、爱情、友谊甚至本能焕发的快乐,以及幽默,一切美而朗朗欢笑的东西,它们无视命运的暴戾而独自存在。
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难,同时也反对假借命运之名的自暴自弃。善良绝不仅仅是悲伤软弱的眼泪,而更应该是对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关怀与肯定。它举重若轻地保护着我们的心,在艰难世道里保持热情与希望。”
说来说去,文学就是一件善良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