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小恶》,我顺势想到了“善”。
我相信“报应”,《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就想到我的母亲。
中秋回家,和母亲聊天,不经意说起从前。母亲说,除了你姥(爷爷),要不是另外一个老人帮我,我们根本翻不过来身。
我好奇,问谁呀?是谁谁吗?
母亲说,不是,我没说过。当年,我在他院子里,他说,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不说出去,没人知道,你要是缺钱了或者急用钱,你就从我这儿拿。
母亲说,我从未和任何人说。等我们家好过了,时不时送点东西,帮忙做点事情,这是报答,不过,人当时帮我们也没要求。
老人已去世多年,母亲提起仍然哽咽。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现在母亲每年都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点钱,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时不时地说“衣服不穿了先不要扔,整理一下,好点的送给有需要的人”。
家庭的氛围会影响孩子的基因。我常年保持零碎的慈善,捐物捐资捐步、低碳生活种树。
不要把细微的“善”视若无物,保持向善,坚持下去,当我们把“善”融于生活,你会发现,美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