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爬过山。
很多人爬到泰山山顶去看日出,看着眼前徐徐升起的红日,身后绵延不绝的游客,回想起上山时地步履维艰,感觉自己实现了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其实泰山海拔只有1500米,比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低了好多。你引以为傲的事情,还不如人家每天的日常。但是你仍然觉得值得骄傲,值得开心,值得兴奋,因为你是从山脚下上来的。
山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爬山的过程。至于爬的什么山,山究竟值不值得爬,爬山的意义在哪里,对于登山者来说,都不是本质。
过生日也是一样的道理。
今天一个朋友向我诉苦,她婆家小姑父来找她,问她知不知道公公的生日。她一听,立刻很反感得说:四个老的生日我谁都没给过!一句话把她小姑父给撅了出去。我听她如此说,感觉好可悲啊,真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人不给父母过生日,还这么理直气壮,而这人就在我身边。
我很委婉地劝说了一番。对她来说最好的劝说词就是拿孩子说事。我说你对女儿这么好,等你快七十了,孩子从不给你过生日,甚至连句问候的话都没有,你心里难不难过?一开始她还强词夺理,说老人吃大鱼大肉不好。闻此言我有点“呵呵”了。她总抱怨女儿对她不亲,我想究其原因是她在原生家庭中没有感受到亲情。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理由不去经营亲情。
给父母过生日看似为了父母,实则为了自己。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不至于等我们年迈的一天,孩子也因为不懂亲情而让自己伤心悲凉。也为了当父母百年之后,我们能无愧于心。那么乐观的贾玲在一次采访中说,她成名后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能和母亲一起分享她成功的快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遗憾无法弥补。最后在我的劝说下,她终于答应在婆婆公公过生日时,给他们买礼物了。
有时想想自己真是有点二,记得那年她婆婆给她看孩子,正好赶上过生日,她是知道的,但她抱怨婆婆这不好那不好,不让她对象给她婆婆过,听她如此说很是难受,但又不好直说。我劝了半天,她也无动于衷,正好想起我妈送给我一套运动服,我试了试有些肥,就一直放着没穿。于是赶紧回家拿给她,让她送给她婆婆当生日礼物。后来她说婆婆非常高兴,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给婆婆买礼物。没想到一晃数年,她依旧如此。
我和闺蜜老杨对一同事极其鄙视,因为我们发现她在网上给自己买衣服随随便便就是上千元,而过年或母亲节给婆婆和自己的亲妈买衣服,绝不会超过百元!她在嘲笑我一百多元的鞋子没法穿时,我在心里骄傲的说,我能给两位老爹老娘买的衣服上千元,这样我觉得心里很踏实。我并不觉得穿一百多元的衣服鞋子掉价,也没感觉她穿上千的就高贵好多。孔子曾说,穿着破旧的袍子和穿着华贵的衣服站在一起不难为情的,恐怕只有子路了。如此说来,我也颇有点子路的风范了。
我的一个姐姐,每年她自己过生日时,她会买上好多礼物给她老妈送去,以感恩母亲。受她影响,我会在自己和父母过生日那天刻意做件好事,为了给他们积福。有时给阳光志愿者捐东西,有时把整个楼道打扫一遍。
其实从传统道德上讲,“记住父母的生日”的确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具体孝行。《论语》中,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过这样一番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父母的年龄,作子女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是为父母的健康长寿高兴,另一方面也是对父母的健康担忧。“喜”是因为看到父母每年长一岁,身体还是那么健康而高兴;“惧”是因为父母每年长一岁,就越接近年老或者死亡,对父母年龄的一喜一惧,反映出子女对父母细致的“孝心”。
几乎每位父母都记得儿女的出生年月日,作为子女有什么理由忘记他们的生日?当然,仅仅记住父母的生日还不足以说明一个人多么孝顺,孝心还体现在其它更多的生活细节中,但“记住父母的生日”却可以时时提醒子女尽赡养之责,使父母在有生之年衣食无忧,健康快乐。“记住父母的生日”虽是一件小事,却能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由此生发开来,对父母行孝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真希望她能理解这些,这样她与婆婆关系就会和谐了,生活在拥有亲情的氛围中,女儿怎能和她不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