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区块链研习社精英群——黄帅精心整理
1.人民日报报道“三问区块链”怎么看?
剑辰:终于可以在周边人面前扬眉吐气,整版报道,我估计交易所要开了。
黄豆:更多的还是底层技术层面的讨论,不过比特币和以太坊在文中提到较多。至于开交易所,短期表示悲观。
剑辰:不适应,明明全是概念,愣说都是新技术;
不适应,明明全是试验,愣说都是新项目;
不适应,明明全是炒家,愣说都是投资人;
不适应,明明全是代币,愣说都是区块链;
不适应,明明全是运营,愣说都是搞研发;
不适应,明明公司没人,愣说都是开源码;
不适应,明明全是小点,愣说都是价值观;
不适应,明明三点是看行情,愣说本圈都是爱学习;
不适应,明明话没说完,愣是帐已经转过来了;
不适应,明明投资不看协议,愣说讲究共识;
不适应,明明要钱研发,愣是花在币值管理;
不适应,明明应在科技日报说,愣是登整版人民日报
........
归根结底,
所有不适应,明明我们适应的是过去,愣是要面对未来已来!
所有不适应,明明我们适应的是常规,愣是要面对颠覆创新!
.......
适应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届了。
今日感悟2.26
现在已经醒悟过来了,大势已来堵不住的,全部都禁就是财富外移的解决,这个后果没人能承受。交易所是抓手和切入点。
堵不如疏,正本才能清源。指望强监管一步到位成本太高,只有先行业自律监管才能跟上,自律才能换来更大自由,现在犯坏的都得还的。
Emma:要相信我党高层的智慧。出来混都要还。哈哈。
剑辰:补充:
不适应,明明都是大忽悠,愣说都是颠覆者。
2.区块链的服装的讨论了什么?
官印:衣服就三种颜色蛮好的,和研习社logo同步。
丁昆朋:颜色不要超过三种
岳琦:同意,简洁
官印:黑白黄啊,不算多,黑色只算底色,实际只有白黄2种,越简洁越有宣传力,别人也最能记住。
岳琦:是的,纯logo和配英文的背后。
鹿飞:正式场合 最稳妥得体的肯定是西服啊,什么拖鞋T恤 那得是特别 特别 特别牛逼的人 才能hold住的。
芳居:对,人家国领导人在呢。而且,统一服装,也是营销策略。男士西装,女生晚礼服。最正式。
黄豆:衣服是年前很早设计的初稿,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大家提意见,我都会看的。
3.erc20讨论了什么?
郑翔宇:问个问题,erc20造出来之后,如果币全部转出去了,那原来的智能合约地址拥有者,还能够操作这些币吗?或者,还能够增发吗?
luz:没有转走这个概念,看你定好的规则,规则不可改 除非重新部署。合约代币是一套定好的数据结构 所有以太坊代币是按这个标准的数据结构部署的合约 ,不会有转走的。
王毅:若用erc20标准发币,都是写到智能合约的,你要是增发其实也可以,不过一般不建议毫无理由的增发。有的用户有增发的需求,我们采用的ripple框架也支持增发的功能。具体发币要求及gas保护机制等等,可以找我私聊,这里就不多说了。
郑翔宇:我是说,如果我随便让别人帮我发个币,但是我只要币,不关心合约。可否?能否保证我正常的用这个币。智能合约地址的私钥是别人的,理论上他可以重新部署,对不对?
黄帅:李彦博一句对区块链的总结“在一个区块链系统中,密码学是基石,激励系统是其血液,而去中心化则是其灵魂。”
Meggie:共识机制是灵魂。
郑翔宇:erc20版本的没有发到别人的imtoken等以太钱包,因为发过去没用。又不能交易。
都是配合着玩mixin。在mixin里,正好可以支持红包功能,转账秒到。以后还能支持otc和交易所。
4.关于mixin和dew讨论了什么?
官印:好东西其实可以分享,端对端加密的聊天软件+全币种钱包。这是安卓的。ios需要从美国的appstore下载,没有美国ID可以去申请一个或者购买一个。香港的app id也行,暂时没在大陆上架。
田松:目前mixin有什么功能?刚刚安装了,好像只有一个钱包功能(钱包只能充值btc和eth)和聊天功能,和beechat类似。
郑翔宇:加我mixin,我想跟大家一起链接未来世界。
陈特:还可以直接搜索id的,很快。
小天下:dew的是可以查询到的,人家仅仅是链托管。
张重庆:我刚查了,在XIN里面的话是没有记录的。
小天下:这是聊天层面的,可以通过技术解决,信息分块传输。
郑翔宇:因为DEW不存在内部划拨。反正他们总得解决的而且得开源,否则大家不相信的。
小天下:dew还是技术太超前了,哈哈,其他的技术真的没能做到dew这样,可能dew这样会影响整体的效率。
钟晓宏:MIXIN现在应该用的是中心化的方式,和现在的交易所类似。
雷兵:米信=钱包十交易所十微信
剑辰:DEW 现在有没啥交易量,好久没关注了
郑翔宇:还有,安卓这里,实在用不了googleplay的,给一个百度网盘,直接下载,网盘里我们持续更新最新版本。
5.什么是社群?
今天我起一个话题和大家讨论吧,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 什么是社群?现在全国各地都建了N多微信群,都号称是社群,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社群?
冯永辉:社群是一定要有互动,交流,是学习成长的地方,最后会形成线上线下一起循环互动的结局。
black:社群是一群有共同价值观的人群,共同分享和交流自己最近所思所想的地方。
曾美云:1.社会上为了相同价值观,相同目标的人,群聚在一起,一起更好地成长。------》形成的组织---〉社群
谷谷:社群就是一群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一起做一件很牛逼的事!
小时同学:抱团取暖,社群的本质是一群成员因为有相同的爱好、价值观、或为完成某一目标而聚在一起的组织形式。
higer:大家主要提到了两个关键字: 价值观、协作,交流、成长、做事,都是协作的一部分。成长还不足以描述,不然没必要形成“群”。
higer:那么价值观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吗?是如何形成的呢?3点钟这样的可以被成为社群吗?
冯永辉:这需要这个团队有自己的价值取向,特别是群主的价值原则。3点钟只能暂时成为一个微信群吧。价值取向需要长时间的碰撞啊,比如我们,已经一年多了。还是不断的有人进,有人出,留下的就沉淀下来,这才是精英的。
higer:对 群主有价值取向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碰撞。
小时同学:一个中心思想,必须有讨论和碰撞思想。
higer:一个群500人,一个电报几千上万人,达成一致思想是很难的 ,嗯 ,就像一瓶水,摇动过程中是混沌的状态,放置一段时间后才变得清澈,人一多,达成一致意见的难度是非常非常大的,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
谷谷:007就是一个典范、从得到中筛选出财富自由之路、从财富自由之路中筛选出了007、虽然后面的人不一定是、但是价值观已经形成:通过7天一篇文章倒逼所有人的成长。
higer:007的优势在于模式足够简单
冯永辉: 简单好形成共识,多了就会杂了。
higer:还有一个问题,价值观到底是很多人达成一致的结果,还是发起人从上到下灌输的结果?
冯永辉:群主有价值原则,开始是从上到下,最后一定是以下至上,才会留下的。
小时同学:发起人价值观和思想的灌输至关重要,根本目的是引起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混沌中求统一,统一中制造矛盾。动态才是平稳。
冯永辉:合——分——合
higer:准确说是“统一中出现矛盾”
black:首先有一个共同的思想,才能走到一起,然后再细节中交流中碰撞,但不一定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会认可对方的思想方式。
higer:是的 初期还是得有条主线
冯永辉:初期就是因为这个主线才会进来了解的‘
小时同学: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讲的是还是动态平衡。我认为社群也是一样的系统,核心思想吸引最初的群体,交流碰撞达到思想的平衡,新思潮新想法引发新的思想的讨论,再达到新的平衡。
higer:很对,动态平衡,与时俱进都是这个道理
冯永辉:螺旋式的前进
谷谷:想起了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孙文燕:
1.人们的内心原本就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神共同体,待在里面会有存在感和归属感,这就是社群形成的驱动力。
2.让社群经济得以爆发的是人性的需求、技术的支撑和消费能力的增长。
3.社群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社群运营,只有出色的运营,才能带来出色的商业化。
——来自王煜全
1.社群成功的秘诀在于“个性化”,也就是说,为用户提供独特的内容和价值。
2.创业者不仅要运营好自己已有的用户社群,还要有拓展的眼光,跟其他公司共同组成“商业社群”,争取达到“1+N”的互补效果。
3.要想玩转社群经济,就必须读懂人性。好的策略应该是一套“组合拳”:通过内容吸引消费者、通过运营留住消费者、通过营销满足消费者。
时汝佳:每个人都是分布式的节点,我们为什么要加入一个群体,利益所在,利益也包括精神寄托。
在这个社群里,能够提高认知,群体和时代共同进步,这就是最大的利益。
社群本身没有意义,做事情才有意义,才会把大家凝聚起来。
所以,我认为,大家一起做事情可以称为社群。一起做的事情多了,找准方向,会形成正反馈。
孙文燕:嗯,精神和利益的共同体。
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有意义。
higer:总结一下: 社群是通过协作构建一个价值共同体
孙文燕:当时读过之后联系到研习社很有共鸣[愉快]自身也深刻的体会到在研习社内有归属感和存在感。虽然彼此空间距离很远,但是精神上是产生共鸣的。就像罗胖在16年的“时间的朋友”演讲里提到的: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受地理区域的限制,形成了新的集群形式。
17年开始,各种社群崛起。
higer:我们在组合拳这一块有不足,要想玩转社群经济,就必须读懂人性。好的策略应该是一套“组合拳”:通过内容吸引消费者、通过运营留住消费者、通过营销满足消费者。运营&营销。
官印:我还是很赞同higer的观点。认知水平同等级的人随着时间流逝都会聚到一起。每个人的认知有高低,像研习社精英群的认知水平都属于较高的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高认知水平的人在人群中毕竟占少数,研习社有很多优秀资源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人性很简单:趋利避害,恕个人愚见:研习社的问题在于怎么所这些高水平高认知的东西发布出来让大众容易懂,容易接受。
孙文燕:运营还是关键。
研习社的知识和内容,是不是可以考虑放在大众一点的平台上推广?说实话,简书,知识星球还是在进入研习社以后知道的。周边98%的人都不知道的。以后群内讲课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在火山小视频之类的平台做直播?
还有一点,个人感觉应该不定期做做调研,了解一下目前群内以及大众的心里和刚需,这样针对痛点再开展布局是不是更好?
有些时候太高冷不利于传播,受众面小玩不转
higer:发现走到一起真的需要共识和缘分
孙文燕:嗯嗯,研习社加油!大家都在跟时间赛跑,研习社之前是跑在前面的,现在是很关键了
钰儿:可能需要一些公众号大牛的推荐,需要按照新媒体运营的套路做。
冯永辉:运营一定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团队,中心化的团队做去中心化的工作。
孙文燕:我们有qyb,如果能给qyb赋值,可以考虑以qyb结算。
记得,谁提过一种合作方式(是不是王煜全老师不记得了):一个任务出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及能力认领协议,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规定时间内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结束以后,获取相应奖励以后解散。
其实这个办法挺好,在一些具体的事项工作上可以试用。
李涛:可以考虑把精品内容包装好,从传统的媒体或者平台导入流量,逻辑思维最早也是从优酷,喜马拉雅这些平台导入流量的,或者做成视频上传youtube上。我在教会中做过义工,本身也是一个小组的负责人,其实教会中除了几个教牧人员其他都是由义工组成,每个组只要找到一个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人担任,指导安排其他人员的工作,大家也是分工协作,一样效率很高,当然教会中不需要物质的激励,不过还是可以借鉴的。
李晶:精神激励应该没问题。长期的,可能就更难找一些精神和物质上都有激励,会更具有规模也更持久。不知对错与否。
李涛:教会信仰的是上帝,社区其实也有信仰,只是形式不一样,在这里是财富效应,认知的升级,思想的高度认同,都是想象的共同体,教会的这种模式运行了几百年一定有他存在的道理。
余琛:圣经不就是白皮书吗?
彭大维:凡白皮书都难读懂。
郑翔宇:今天看到的一个说法,社群是区块链世界里的国家,我觉得很精辟。
社群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绝不是互联网产品形态上的“qq群”“微信群”这样。而是真正因为某个共同认知,共同目标,共同愿景,共同处境,当然也可以是共同基因等共同特质所聚集起来的组织。】
余琛:已经有超越国家的社群了,基督教徒
李晶:区块链社群是虚拟部落,诸侯国,乃至更大的王国。不是地理区域上的,而是网络连接上的,我的理解也类似是这样
李涛:区块链在我看来和基督教信仰差不多,都是一个强共识下的分布式节点,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痛点和难题。
许京凯:base政治上的国家:大多数国家;
base经济上的国家:爱沙尼亚电子公民;
base共识上的国家:宗教;base经济和共识的国家:区块链社群
小天下:社群短期靠钱,前期靠的是信仰和社群成员彼此的认可和尊重,国家给我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机会了,各位加油了!
郑翔宇:今天好多人各种解读人民日报的三篇文。我觉得没必要解读,官媒声音,记录下来就好,注明时间,明文转载,有原链接的加上。这样做一个索引,都是很好的了。
这点做到第一,都很不错了,人家一想要找政策风向如何,就会想到你,也是一个很大的流量入口。
6.关于现状是怎么看的?
余琛:这几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大家还没有all in的快速all in吧,不是投资上的梭哈,而是精力,时间上的,投入区块链领域。
李涛:感觉工作之外的时间精力基本上都all in了
余琛:下午参加3点钟的线下活动,坐边上的人和我聊了一会之后和我说,有项目推介一下,准备拿三个亿来投区块链项目。
阿龙:让他简单点,买比特币
许京凯:精英火箭入场
余琛:精英和资金火箭入场
许京凯:链圈不睡觉啊,上次半夜3点剑辰给我打电话,我秒接。我说你咋知道我没睡觉?他说链圈哪有睡觉的?
余琛:每天睡5个小时吧,7点自然醒。
本文由【区块链研习社】优质内容计划支持,更多关于区块链的深度好文,请点击区块链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