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注意力填满 1000 小时就能练成任何你所需要的技能……
用你的注意力”
意思是说,你只能靠自己,谁都一样,只要是真正有用的能力,到最后只能通过自学。往时间里倾注的是谁的注意力,那长出来的能力就只能是谁的 —— 所以,在学习这件事儿上,别人永远使不上劲,哪怕是为了你甚至不惜付出性命的父母。
“1000 小时”
看起来并不多,也的确不多。但,它有密度要求。每天 1 小时需要大约 3 年才能凑足 1000 小时;而每天 3 小时只需要 1 年就能攒足…… 首先,后者的效果比前者高出不知道多少倍,其次,前者实际上更难做到更难坚持。所以,做不到每天至少 3 小时,还不如不做。
“就能”
意思是说没有例外。“用你的注意力填满 1000 小时” 是 “练成任何你所需要的技能” 的充分必要条件。若是充分必要条件被满足的话,结果就只能如实发生。
“练成”
不是从书本上 “知道” 或者在哪里 “学到”,不是考试 “及格” 或者 “优秀”,甚至不只是 “做好”,而是 “精通” —— 从来少有人做到。
“你所需要的技能”
—— 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你就学不好练不会。在这一点上,你非常有经验。就算真正需要,你自己却看不出来,或者暂时感受不到,那么,你还是学不好练不会,起码暂时学不好练不会。你更有经验的是,虽然人生最需要的技能其实并没有多少,但几乎都一样,你在认同的确需要它的同时却从来没有把它做好过,更别说精通了…… 当然,绝大多数人和你一样,就那么凑合着活了一辈子。
“任何”
意思是说,虽然,我们选择英语作为健脑的示范训练标的,但是,你其实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掌握任何你所需要的技能。
我们把英语作为示范训练标的倒没问题,可当你听说目标是 “用一年时间把英语练成第一语言” 的时候,估计你会多少有点震惊,不敢相信,甚至,可能会因为不相信而产生鄙视或者厌恶的情绪。虽然这很正常,但,我有必要冒着被你更讨厌的风险提醒你,却也没必要更进一步深入展开的是,你所鄙视或者厌恶的,相对来看,其实更可能是你自己 —— 因为这个目标本身无论如何也害不着你。
选择英语作为健脑的示范标的有很多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因为英语真的有用,毕竟人类的绝大多数知识与智慧就是用英语记录并传播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对母语非英语的人来说,英语熟练直接意味着收入相对更高,这一点有无数的统计数据支持。
然而,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掌握并不断提高自然语言使用能力,是最佳的健脑方式 —— 完全没必要在这个陈述之后再附加上 “之一”,因为它就是最佳健脑方式。自然语言是人类终其一生可以遇到的最复杂最系统的知识,一切其它的知识技能都建立在其基础之上,无论是学也好还是练也罢,没有止境。也因此,所有人都可以,事实上也应该,终其一生去培养并发展对自然语言的驾驭能力。
并且,在英语练习中,我们的选择之一是最为基础的语音塑造(另外一个是记忆扩展);核心原因在于,这是典型的知道学到并不一定做到的知识,做到只能靠短时间内足量重复的训练方式 —— 背后是大脑内部神经元之间新建连接新建网络。
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这场训练实际上适用于任何人,不分性别、年龄、种族或者国籍。即便你的母语是英语,也可以通过使用同样的方法训练自己学习另外一种语言作为健脑方式。自然语言训练之于健脑,正如跑步之于健身。
这场训练虽然以英语为示范训练标的,但,在其过程中,你的母语水平只能会水涨船高。虽然,你的第二语言水平必然受到第一语言的限制。但是,反过来,在你通过努力把原本的第二语言练成第一语言的过程中,你原本的第一语言只能比原来更强。新的语言会反哺之前已经掌握的语言。
这场训练会直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完成这场训练的过程中,你的大脑内部,灰质密度会变得越来越高,灰质体积会变得越来越大,白质覆盖面积也会越来越广。如果用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设备扫描,那么,这一切对你来说都应该是肉眼可见的变化。
如此这般的大脑结构变化,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多掌握了一门外语或者提高了自然语言使用能力那么简单,它带来的变化非常普遍且又深远。
更高的灰质密度,更大的灰质体积,更广的白质覆盖面积 —— 打个比方,这就好像是你为自己的大脑升级了硬件,更快的 CPU,更大的内存,更高的带宽…… 于是,你的大脑无论干什么都更高效。无论学什么都更快更好,于是只能越学越多,进入良性循环,学得越多越快越好。
虽然绝大多数人并不健身,但也不会否认健身的好处和必要性。可实际上,健脑比健身更重要 —— 只要稍微动脑想一下就知道这完全不可辩驳。至于要不要健脑,和要不要健身一样,虽然完全是个人选择,但的确有必要提醒:绝对不能像健身房里的绝大多数人那样,到了身体坏掉才想起来健身 —— 若是脑子坏掉了再去健脑,那就彻底来不及了吧?
对了,健脑改变大脑结构,更高的灰质密度,更大的灰质体积,更广的白质覆盖面积,可以有效预防各种老年脑类疾病,比如帕金森综合症。与此同时,更高的灰质密度,更大的灰质体积,更广的白质覆盖面积,还可以抗抑郁……
最后必须提及的是,这场健脑训练同时是注意力训练,也是判断力训练。
注意力是一切生产力的来源与保障。到最后,一个人的能力完全取决于他驾驭自己注意力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核心差异只有这一项,看他到底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多久,看他知不知道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哪里…… 其它绝大多数差异,最终都是这项能力差异的结果。
知道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哪里,需要的是判断力。判断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与生俱来的只有求生欲。判断力只能学出来练出来。早期的判断力仅凭直觉,并不够用,所以需要父母的辅助、培养、塑造…… 但,终究要靠自己发展。学得越多,判断力越强;判断力越强,学得越多越快越好。人并不是到了特定的岁数就会自动成熟。巨婴无所不在,他们普遍且又一致的特征就是极度缺乏判断力。
判断力是一切智慧的基础和结果。要么智慧越来越多,否则愚蠢就会越来越多;判断力要么越来越强,要么越来越弱 —— 这其中的 “贫富差距” 从来都是天壤之别。若是借用 “基尼系数”[1] 去描述的话,人群之中判断力的基尼系数远远大于 0,相当接近于 1,在这件事上,没有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