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话题,想到杨修和东方朔两人,这两位都是汉朝古人,非亲非故非同宗,互不相关;但有一个相似:才气逼人,心志高扬,最终结局东方朔审时度势,最终没有收到汉武帝重用,而杨修对阿满处处表现才智,辅佐曹植通过一个一个考研,最终难逃一死。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两个人不同原因呢?
东方朔(生卒年不详),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人。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东方朔是一个协助汉武帝巩固政权,打败匈奴、扩大疆土的智慧文人,他饱读史书,精通兵法,由于过于狂妄自大,一直没得到武帝的重用。既不重用,也不流放,就这样。到后来汉武帝野心膨胀,到处征战,东方朔规劝不了使得民不聊生, 他知道这也有他的责任,因此悄然离开他过去一直向往的宫殿,归隐田间。
他博学多才,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自己的观点,“时察颜观色,直言切谏”,但因性格诙谐,滑稽多智,常在武帝面前谈笑,被汉武帝视为俳优之类人物,始终不得重用。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为人好学, 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太骄傲了,就象是曹操身边的杨修,绝顶聪明,可是,他的才华反而让曹操担心杨修会威胁到曹丕的地位,而杀了他.东方朔,幽默风趣,也会审时度势,可惜太过演,或许不够稳重,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