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尘世是唯一的天堂,这5本书告诉我们生活的智慧和艺术

文|蒋顾史

今天要推荐5本林语堂的书。

最早读林语堂的文章,是在初中。翻一本旧书,读到一篇文章,题目很诱人——《尘世是唯一的天堂》,一口气读完,发现文章里的观点,自己竟然也能理解,并且很认同,文章中带着点智慧的轻灵,口气调侃且有趣,人生于他而言,智慧和随性更多些,不值得那么沉重,就像面对风雨,最好的态度是侧赏,而不是诅咒,跟鲁迅板着脸的说辞有很大不同,就觉得是好的,再看作者的名字,是林语堂

这大概就是读林语堂的开端。那个时候,正是小镇青年探寻人生意义的时期,对社会和人生无法达到鲁迅先生的深度,倒是林语堂带给我很多启悟。读林语堂的书多了,觉得他是个能直面自己内心的人,懂得享受生活;他是现代作家,却醉心于千年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他沉浸在中国的人生智慧中,内心却是个基督徒;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尝试用更加轻松、自然、幽默的方法来写文章,让人读起来能感觉的温暖和诙谐。

读林语堂的书,能感受到老派中国文人的通达、潇洒,还有被中国古人藏起来的幽默,据说,幽默这个词,就是林语堂翻译到中国的,他学通中西,从两个世界的对接处找到了这个词,并把它当作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回到林语堂打动我的那句话,“尘世是唯一的天堂”,这段话的全句是这样的:

尘世是唯一的天堂。我们相信人总是要死的,我认为这种感觉是好的。它使我们清醒,使我们悲哀,也使某些人感到一种诗意。它使我们能够意志坚定,去想办法过一种合理的真实的生活。它使我们心中感到平静。

这段话来自于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也是今天我们想推荐给大家的5本之一。

这5本书帮我们体会生活的艺术和智慧

书单


01

《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说:如果说中国人的耐心是举世无双的,那他们则更是出了名的冷漠。

这只是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这本书中评述中国人的诸多观点之一。书中类似的观点,可能会让很多“爱国人士”不满,在他们眼里,冷漠绝不应该成为这个国度的描述。但是,只要多读几页中国的历史,我们都会承认,林语堂先生在这本书中,确实点出了国人很多不自知的问题。

当然,这本书也决不能视为一味批判中国和国人缺点的著作。林语堂所有对国民性的批评,都来自于他对吾国文化的热爱。

《吾国与吾民》是1934年林语堂用英文写成的,1935年在美国出版,出版后,仅仅三个月就联系重印7次,登上了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又很快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欧洲发行。

这本书能问世,其实是赛珍珠一力促成的。赛珍珠与中国渊源颇深,她发现西方人对中国的评价容易陷入两极,要么对中国过于苛责,要么对中国过于包庇,缺乏客观理性的持平之论。而中国内部的诸多问题,以及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冲击,造成中国青年人或“抑郁沮丧于国家之现状”,或“欲掩盖其实况于外人”,这都不是一个有历史积淀、充满自信的民族应该有的状态。因此,赛珍珠约林语堂写这本书,才成就了这本批评中国人文化人格和文化特质的名著。

林语堂写《吾国与吾民》,立足于“吾”,他没把自己当外人,不会冷漠和刻薄,而是饱含深情地分析自己和自己祖国的文化,他写中国人的性格、中庸之道,写中国人的心灵,写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西方人眼中看似充满荒诞和不合理的中国的生活和价值观,有历史的延续,有文化根脉的支撑,这是西人所不能遽然领会的。

林语堂批评吾国文化中的顽劣之处,但通过中国传统的典籍和中国人真切的生活状态,他也发现了一个美好典雅的世界。

虽然这本书问世距今近八十多年了,但是,对今天的人来说,当年的缺点今天可能还在,当年林语堂先生替我们发现的我们文化和生活中美好的地方,也许我们都要忘掉了,所以,这本书今天重新来读,只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欣喜。

02

《生活的艺术》

这本书是由《吾国与吾民》一书派生而来的。赛珍珠约林语堂写《吾国与吾民》,林语堂了解中国、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精义,兼具英文的能力,是当时最佳的人选。这本深刻剖析中国文化的著作问世之后,获得巨大成功,美国《星期六文学评论周刊》撰文称:

他的笔锋温和幽默。该书是以英文写作、以中国为题材的最佳力作。

这本书中,美国读者最喜欢读的是《生活的艺术》一章,于是出版商提议林语堂将这一章扩展成书,于是有了《生活的艺术》一书。

林语堂的文风温和幽默,来自于他对世界和生命的态度,他说自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追求基督教的救赎和彼岸世界,也安于现实世界的各种美好。他对生活本身就有艺术家的态度,也只有这种态度,才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细致而幽微的地方。

这本书今天看来,非常像一本中国中等阶层“小资生活指南”,在书中,林语堂写中国人生活中的各种细节,精细雕琢了传统文化中精细优美,把中国人的生活描述成旷然达观的样子,向西方的读者描述了一种可以效仿的高度文明化的“生活最高典范”,有书评人看完此书,甚至想跑到唐人街,“一遇见中国人,便向他行个鞠躬礼”。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强调中国人生活中的“非功利性”“幽默色彩”“达观精神”和“热爱生命善于享受悠闲”的人生态度,这其实主要在讲道家文化,跟他在《京华烟云》中以庄子贯穿整部小说是同样的基调。

他在书中写中国文化中的茶,说道:

一个人在这种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茶须静品,而酒则须热闹。

在他看来,中国人喝茶,处身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一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种意境,让当年的美国人激动且感佩,让今天的中国人自豪而惭愧。

03

《老子的智慧》

说林语堂是道家人格,不会有人反对,无论是《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还是后来的《京华烟云》,他都在展示自己对道家思想的热爱和对道家人格的钦慕。道家思想作用于中国人的生活,在他眼中就是一种闲适、自得,带着强烈审美特性的生活状态,他也因为向欧美世界细致地描绘了这种文化特性,让中国文化中审美、闲雅、从容的一面征服了西方人。

这种热爱,一方面来自他从自己所从属的阶层对当时中国人,以及书籍中描绘的中国人生活状态的观察,另一方,则是他对道家典籍的领会,例如老子的《道德经》。

从17世纪《道德经》传入欧洲以来,西方世界对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推崇备至,

尼采称《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美国科学家卡普拉说:“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是最完美的生态智慧。”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应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对国人而言,《道德经》是深邃的哲学著作,也是充满文字韵律的文学作品,一部“哲学诗”。既然是诗一样美好的哲学著作,就需要更好的翻译和推介。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就是基于此的一部向西方世界翻译、推介《道德经》的著作。

因为身兼道家人格、文学大师身份,英文又好到美国人都爱不释手,林语堂翻译、诠释《道德经》,就有了独特的优势。这部书中,他把道家思想分为道的性质道的教训道的描摹力量的源泉生活的准则统治的理论箴言七章,一边翻译,一边谈自己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像一位道家超市中的导购员,细致而精妙。在林语堂看来,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根性中“一种天然的浪漫思想与天然的经典风尚”,是中国思想中的浪漫派。

与传统学者对老子思想刻板的注解、训诂不同,在给西方人讲解老子的智慧时,林语堂把庄子扯到前台。他认为庄子是老子最好的弟子,是道家思想最伟大的代表之一,所以,解读老子一定不能绕过庄子。这本书中,林语堂把老子和庄子捆在一起,用庄子的思想和故事来谈老子思想的深邃,用学生解读老师,算是林语堂独特的方法,也让这本书读起来,完全不同于常规的《道德经》诠释解读。

在热爱中国传统思想的人眼中,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家们,思想单纯、深刻,静心研读他们的著作,最容易让我们的内心成长,看到我们的幼稚和肤浅,发现世界的荒诞,了解中国文化中的旷达。这些,林语堂感受到了,剩下的,需要我们从他的著作中体会。

04

《孔子的智慧》

这本书也是一本应约之作。在西方世界获得尊重和信任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林语堂就是中国文化的发言人之一。译介出版《老子的智慧》,是林语堂对自己钟爱的道家思想的贡献,但是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国家哲学”,永远都不能忽视。于是美国兰登书屋约请林语堂谈儒家思想,有了这本《孔子的智慧》。

这本书同样没有让人失望,出版后很受欢迎,很长时间内都是西方读者了解儒家思想的入门书。

西方学术界,特别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学者有着重视道家思想轻视儒家思想的倾向,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孔子的思想只是作用于实际的生活,而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对更深刻的形而上学的研究,孔子的《论语》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日常作息指南语录”。偏见来自于误解,误解来自于我们对自家文化的译介不够充分。

林语堂的用心之处在于,这本书里他不从思想入手,先讲了孔子的生平,把一个鲜明的人格摆在西方读者面前,而后才逐步进入思想内核,让读者像了解一个人一样了解这种东方思想。对于文化传播而言,树立人格,设置故事环境,而后导入说教,才是合理的方式,林语堂早在八十多年前,就学会了这种方法。合适的形式和引导方式,加上林语堂幽默温文的文字,孔子就成为西方人眼中那个温和、谦恭的中国智者,中国人的思想导师。

05

《苏东坡传》

林语堂的所有著作中,如果只能读一本,个人认为,首先应该读他的《苏东坡传》。这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更是中国现代以来传记作品的典范之作。

读《生活的艺术》时,会疑惑,林语堂是从哪里找到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的,他所描述的典雅迷人的中国文化生活状态又是从哪里来的?答案之一是:来自他对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细致揣摩。

林语堂了解苏东坡。虽然两人时空暌违,相隔千年,但这不妨碍一位天才作家对另一位天才作家的理解和欣赏。

林语堂说: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他对苏东坡的热爱,甚至超出他对自己亲人的感情,这本书和《生活的艺术》对照阅读时,你会直截了当地感觉到,他对中国文化的很多有些露骨的赞颂,其实就是在赞美苏东坡这类人的生活状态,赞扬苏东坡表现出的艺术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

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说: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人的内心有微妙的地方,无限赞颂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热爱他的思想和他的生活方式,但却无法企及。中国文坛中的“王小波门下走狗”是这种角色,林语堂对苏东坡的热爱,也是如此。他想成为苏东坡那样人,穷极一生努力靠近,却最终无法企及,只好安慰自己,至少我们还是拥有同样的价值观,走在同样的路上,内心同样充满童趣、单纯的快乐和自由的精神的。这是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想表达的,也是他在《生活的艺术》中所展示出来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236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715评论 0 3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99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95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33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85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22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02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9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1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47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0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5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0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6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切都会终将过去 开心的,忧伤的,喜悦的,厌恶的... 时间都会将一切冲走, 留下的只有淡淡的痕迹…… 生活 就是...
    得闲boring中阅读 1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