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斜杠青年邹小妮,其中一个身份是生涯咨询师,主治生涯发展障碍。
什么是生涯?生涯是把生命中各个阶段、各个角色统整好的一门学问。
生涯咨询帮你看清当前困局、高效找到解决方案的过程,实现幸福生活的工具。
与你分享生涯规划的心法与技法,助你做自己的咨询师!
清晨,我坐在班车上,带上耳机、打开网易云音乐,随手选了一个巴赫的歌单,准备放飞思绪享受这美好的秋日时光。本无意识听,听着听着,被耳机里传来的巴赫特有的旋律均衡感和低调的自得其乐惊到了,这是我心目中的巴赫!遂,顺手百度了演奏者的生平,Gleen Gould,“可以说是巴赫在20世纪的最佳代言人”。。。“在现代钢琴家中,象他那样以巴赫作品作为整个音乐会曲目是绝无仅有的”。。。“一直到逝世前再次挑战录制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看他的介绍,我的眼泪忍不住的往下掉。一方面敬佩Gleen的专注、用一生践行对巴赫的热爱,另一面是我自己shame的眼泪,巴赫是我最爱的古典音乐家,学了10年钢琴,也只是止步于十二平均律,现在弹一首三部创意都不利落;对他的作品也只是泛听而已,甚至直到今天才知道演绎巴赫最传神的Gleen Gould!我为了自己的热爱都做了什么?大部分也是说说而已,而已,而已……捂脸。。。
除了像我这种对兴趣爱好光说不练的,在生涯咨询中, 还碰到过另两种兴趣不畅的情况:
- 没啥兴趣,也不知道自己爱好是啥
- 世界那么大,什么都想爱;但只爱三分钟。。。
想来,兴趣爱好是大千世界向我们发出的召唤,一种探索生命意义的可能路径。咱们不能浪费了这个功能啊。来吧,久病成医的邹大夫和你一起唠唠 “如何更好的利用人类“兴趣爱好”这个设置”。
咱们先从没兴趣谈起。没兴趣的原因是。。。很心酸的。这样的小孩多半是在传统的家庭长大,很乖,世界里只有学习,想干点出格儿的事儿的激情,打小儿就让父母阉割了。音乐、绘画、科幻、纹身。。。多彩的世界与他无关。
应对策略:补课!把落下的好奇和尝试补起来!
首先,请接受一个基本理念,兴趣是可以培养滴。从脑神经的角度解释,培养自己大脑中的兴趣神经元,过程跟就像养花儿差不多。
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寻找“兴趣爱好”的种子
- 从记事儿开始,劲儿回忆啊,有哪些事儿让你悸动过?先从这些事儿着手尝试。比如小时候曾喜欢看《故事大王》, 好啊,那我们先找点故事书看看。
- 如果一点悸动都没有,那也不要紧;周末给自己放半天假,做点以前没做过的事儿。还没有思路?按着这本《100件事儿死前要试试》做。在尝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G点。
对于兴趣过多、三分钟热血的选手,咱们学会专一、专注。一定时间内,精力、时间、金钱有限,雨露均沾我们身体也受不了哈。排个顺序挑选几样最喜欢的,一样一样玩起来。
至于怎么玩?可不能光说不练咯,需要我们下点功夫了,用行动向热爱致敬 !
- 化被动输入为主动输出产品
比如,兴趣是看书、看电影、旅行,主动的转化为产品输出的做法是写个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在豆瓣上来个长篇影评;去马蜂窝做个精美的游记。
比如我热爱巴赫这茬儿,先挑选一首曲子,练习、背诵、录制、分享。 -
刻意练习
在主动输出的基础上,增加刻意练习。写一篇书评、影评、游记不难,难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坚持、调整;找到薄弱点,有反馈的练习
比如巴赫这事儿,练习的时候每一小节反复慢速练习,找到专业人士指点,目标是每个月可以精致的演奏一首乐曲。 -
系统化
在主动输出、刻意练习的基础上,增加系统的研究。比如看书,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写作,可能专精了某个细分领域出本书呢;看电影,按类别、导演、国家观影,形成系列影评,成为影评人、自己写剧本也有可能哦;喜欢旅行的,按地域、风俗、特点出一套游记,成为职业旅行家哦
比如,巴赫这事儿,我先专心练习2年,说不定能开个小小的巴赫演奏会呢,哈哈,让我做会儿梦吧。
接下来,更新的可能没那么勤快了呢,因为我去练琴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