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依山傍水,只有一方池塘,老人家说,这池塘永远不会干涸,它有一口水眼,连接着长江。
少年时,认为家乡池塘的水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水。半亩池塘养育着整个村子,灌溉农田一半靠天,一半靠着池塘。
那时最爱的时刻就是水泵抽水,伴随着机器的一声轰鸣,孩子们一瞬间就兴奋起来,折纸船的折纸船,卷裤管的卷裤管,找簸箕的找簸箕,水沟边热闹欢了,仿佛这就是个难得的盛会。
孩子们在水沟边疯一般地玩闹,大人们则是笑眯眯地看着自家稻田,眼里尽是对丰收的期许。
那时候家乡还不盛行洗衣粉,池塘的水永远是干干净净的,透过水面能够清晰看见池底鱼儿的游动。
朱熹有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学的时候只觉是自己家乡池塘,和诗句中描述的一模一样。
夏天,池塘是村庄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喜欢在池中游泳,扑腾扬起一阵水花;女人们搬着小凳坐在池边乘凉;小孩们跑来跑去,时不时扔着石头打水漂,引来担心的父母一阵呵斥。
无论如何,池水依旧那么清澈。
我是饮着这池水长大的,家家洗菜几乎都是去池塘边,池塘上也总是漂浮着菜叶,鱼儿冒着泡跳上来争抢着,幼时最喜好用菜叶引鱼,那是极其简单的快乐。
到后来我长大了,家乡的池塘上方却开始漂浮着绿藻,池塘边有着村里人倒下的垃圾,塑料也越来越多。
每每看到那些阿姨们洗衣服,旁边总是带着洗衣粉,大片的皂角却被当做空气被人忽视,只有一些老奶奶偶尔光顾。
池塘的水还是清的,只是没有以前那么透明,夏天的时候池塘里依然常有人游来游去,好像水是他们的另一方天地。只是,再也没有人去池边淘米洗菜了,各家各户都去井里打水,都知道池水有洗衣粉,吃不得用这水做的东西。
慢慢地我步入高中,家乡的池塘已经是绿色的了,池边堆着一堆不能做柴禾的泡沫和塑料,再往下是全是水藻。
池塘的水死了。
连去池塘洗衣服的人都没有了。
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小型水泵,接着一排排水管,洗衣做饭全靠自家的水。
池塘就这样变成了“垃圾场”。
高中毕业后,再去池塘看,它已经不叫池塘了,那个老人说的连着长江的水眼已经被垃圾堵塞住,池塘里的水碧绿碧绿的,连太阳都无法轻易蒸干。
俗话说有山既有水,家乡傍着群山,池塘也就这小小一方,如今连最后的小小一方也没有了。
长大以后,每当有闲暇的时候,最爱进山寻水,这世间真正纯净的水还有多少呢?如果再去除所有关于商业利益的只还剩下寥寥无几。
山中有泉,可净人心。
真正纯净的水可以洗涤所有的杂质和污垢,古时隐士极爱隐居深山幽谷,我想与山泉不无关系。尘世有水,却沾功名利禄;山中小泉,不染富贵荣华。
今朝的人却有不少留恋着酒水和饮料的口感,有多少忘却了幼年曾品味过的家乡井水池水河水的清冽?
饮水当思源。
现在也极爱关于水的古诗词,水可寄托诸多情感。有关于爱情的“在水一方”,也有关于分别的“桃花潭水深千尺”,还有那浩浩荡荡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水可承载万物。
如今的我总是回想幼年家乡的池塘,那一片清水今昔已被夷为平地,旧时池塘变成了高楼,还有多少人会记得?
人有瑕,水无辜。一次次进山寻水,但求心中那份纯净。
饮一口山泉,但求无瑕。
然而有人道,山泉难求。我不知为何山泉难求,心有流水山泉自来。如果一颗心如水一般纯净,怕什么尘土污垢呢?自己自然如玉。
把水当做一种信念,生命都会因此得到升华。莫要像池塘一样被现代的不堪所污染,要知道,水可净污亦可为污,一切从心而已。
在我寻水途中,常听到这句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实则不然,水可化万千,至仁至善皆可为之事,有什么是它无法承载的呢?水乃世间包容性最大的事物,大可为海,小可成滴。
起笔为池,收笔为水。以池渡水,以水谈心。
由池塘谈到水,实则是对水的怀念,小池何处不有?清水难求。家乡的池塘已死,但水还在,永远是心中最不变的追寻。
心如水,则润己身。
敬诸君: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