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中,每年春天母亲都会在家里的小院种一小片向日葵,春雨后看着它们破土而出,长出嫩嫩的小芽,在湿润的泥土里快速生根,茁壮成长。一到夏天就长得比我还高很多,开花的时候美丽的很清澈,很简洁,看到了总让人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一大片金黄色的花儿,配上轻俏的绿叶,让人舒心不已。曾几何时,我想象着自己永远都是如向日葵般美丽灿烂,生活永远充满着阳光,每天都充满活力,以为自己一直是那个喜欢开怀大笑的女孩,坚信微笑更是能给我带来好运气。
一、关于童年
小时候在家里,我们这一辈的孩子有十几个,唯独长辈们都更喜欢我。可是我是女孩呢,农村家庭总是更喜欢男孩才对啊!后来知道因为我有个特点,就是喜欢笑,见到长辈还没来得及问候,总是自己先忍不住咯咯笑。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了我这性格,只要我出现的场合大多都是乐呵呵的一家子。
那时候我多想和向日葵一样美丽。可是家里穷,穷得我现在都不知道当初一家五口人是怎么熬过来的。每年六一儿童节,班里都会组织表演节目,被选中的小伙伴都可以上台表演,小时候是多么渴望自己也能有机会参加一次表演。可是学校有个要求,每个参演同学的服装都是要按学校提供的款式自己花钱购买,漂亮的新裙子,可爱的小白鞋,对当时我那个连学费都交不起的家庭来说,全都是一种奢望。虽然内心深处是那么渴望拥有,但是回家看到母亲劳累的样子,想起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的辛苦,那种渴望就再也涌不上来了。然后等到六一儿童节那天,拿着母亲给的一块钱,买一袋汽水,顶着太阳看节目。剩下的钱还可以买个扎马尾的小发带,一天下来脸晒得直冒油,可是却拥有了全世界最大的幸福。
在阳光下微笑的女孩,她们多美丽。
二、关于上学
1999年的九月,我开始读小学一年级。不到十块钱的学费,母亲跑了很多次邻居家,才借到钱,赶着最后关头给我报了名,我才有了读书的机会。虽然我是90后,物质生活整体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相对很多条件稍微好点的人来说也许根本体会不到我们家当时的处境,只是达到温饱而已,教育是件奢侈品。当时村里还有一部分适龄儿童都不去上学的,更多的是女孩。很模糊的记得上学的第一个早上,母亲早早起床给我收拾书包,她给我缝的单肩麻布书包,红色的,装了课本,再带点干粮。昏暗的灯光下,告诉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整个小学期间我都是班里第一名,偶尔掉名次,但也不会出前三。小时候太倔,考了第二名发了卷子肯定是要哭鼻子的。当时语文课除了课本之外,每学期还要买一本辅导书,叫《英才教程》,五六块钱一本。03,04年的时候,五六块钱对我家里来说都不是随便就能给出来的,甚至整个小学期间我的学费都是欠着的,从开学开始一直到期末,都是有了就给班主任拿过去,全都是很小的零钱。正是因为我学习好,当时的班主任刘老师才自己给我垫学费,然后把她的辅导书借给我用,才得以读完整个小学。
小学毕业的时候,母亲给我说要不就不要读书了,上了初中开销更大。当时的我也是有点难过,但是也很犟,凭什么我哥就能读,我不能读呢。家里三个孩子,哥哥只比我高一级,学习比我还要好。虽然我知道我的父母并不是那种不重视教育的家长,当年因为家里穷,父母两个人都未曾有机会进入学校读书,所以他们也有遗憾,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努力让我们多读书。上初中的时候刚好遇到国家的好政策,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开始实行免费,这给了我最大的机会和鼓励,让我更能安心的读下去。然后到了高中,学校对综合成绩排名前列的同学有免学费的奖励,再加上母亲也外出打工,家里物质生活比之前相对好了很多,至少读书不再变得那么紧张。所以后来才有了读大学的机会。
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最美好也是最磨难的四年。因为我和哥哥两个人就差一年前后上了大学,学费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幸好有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很大程度缓解了当时的压力。进了大学,学习之余,大家都开始各种自在的生活。女生宿舍离不开的衣服鞋子化妆品,逛街看剧约会,也许是从小家庭因素影响,我不会打扮不会搭配,就是那种很土的,一看就是乡下来的女生。我的生活不是享受,不是娱乐,而是要学会自力更生。现在很多人都会说大学时期就是要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所有出去打工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我不得不承认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当时的我似乎别无选择,我除了上课,剩余的时间都被打工排满了。先是找到学习食堂的兼职小时工,每天中午和下午下课后立马去食堂帮忙打饭,各一个小时左右,就是在用餐高峰期那会,在窗口给同学们打饭刷卡。每天一下课立马就往食堂跑,进去还要换衣服戴帽子口罩消毒,然后就是气都没时间缓一口的一个小时。等用餐基本结束后,我才开始吃饭,吃完饭帮着收拾一下,再往教室走,开始下午的课。整个大一一年,我从来没有午睡过。每个周末还要去外面发传单,举牌搞宣传。寒暑假也不会放过,超市收银,车间工人,政府实习,全都做过。我不能否认,那时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钱,为了不跟父母要生活费,我不仅自己养活自己,还在大一下学期终于攒够钱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比起拿着父母打的生活费潇洒自如的同学,当时不会打扮不会化妆的我却多了一分自信。
三、关于写作
这是个让我不知道如何表达的话题。上初一的时候,第一次期中考试结束,语文老师拿着我的考场作文在全班同学面前当作范文读了好几遍的时候,我居然第一次觉得兴奋。也许更加刺激我神经的是他后面说的那句话,这作文水平完全都能拿去投稿了。
那年我12岁,还是个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
母亲在我读初一的那个九月,再也抵不住家里日益增长的家庭负担,跟随父亲一起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哥哥妹妹三人,我们每天放学回家自己生火做饭,洗碗,烧炕,晚上自己睡觉,自己写作业,没人陪,更没人管,全靠自觉。那几个冬天,我的双手全是冻疮,却还是要回家和面,洗碗。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放学回家能有口热饭吃,然而等待我的永远都是冷冰冰的家。我拿着一张纸,把母亲回家的时间写上去,每一天写一个数字,倒计时,过一天划掉一天,记忆中每年有260天的时间要划。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我的生活只有学习和做家务。买书也是奢侈的,看得最多的就是学校每学期都会发的基本课外书,有本叫做《学生天地》,是我整个小时初中时期最爱的读物,上面有很多同龄小伙伴写的文章,我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的文字能变成印刷体,出现在全校师生都在读的杂志上。
然而这个梦想却从未实现,而且再也不可能实现了。
当时的我写很多的文章,日记,散文,随笔,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还买了个特别厚的教案本,作为自己的文集收藏。或许语言稚嫩,从未受过任何写作指导,可就是灵感泛滥,提笔就是一大篇,从来不会卡顿。还会凭空构思各种类型的故事,在每个夜深人静,拿着本子趴在炕上,写到笔没了墨。那是我人生中缺爱的时期,却找到了自己的属地,写作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儿。后来我开始尝试各种投稿,因为没有任何信息渠道,每次都只能看到学生天地后面的征稿大赛,按照要求投稿多次,都是手写的稿件,然后去邮局挂号信寄出。后来都有收到过杂志社回复,但是如出一辙的是不管是哪个征文比赛,回信都是说通过了入围,被评为一等奖之类,但是要先交几十块钱的评审费。当时的几十块钱对我来说是笔很大的开销,根本无力承担,所以都不了了之。后来写过一篇几十页的小说,全是手稿,寄给了《学生天地》编辑部,很长一段时间后,收到了一封回信,说构思很好,文笔通畅,让我继续努力,以后有机会可以合作。特别感谢那个不知名的编辑,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最后我还是没有在任何一本杂志上看到自己的文章。
后来的后来,日子一天天好了很多,离了家去向大城市,买了电脑手机,满屏的资讯,敲键盘甚至语音都能写字的时候,我却再也写不出来了。工作后的日子更加忙碌,只是夜深人静,总觉得自己少了点什么。
今起重拾写作,却发现已经不是当年的样子。写专题,连载,励志,职场,每个人都是那么洋洋洒洒,粉丝一群,一开始甚至都有点害怕,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少年,写的字不再会有人包容。直到前天在简书看到一文,其中说到,写作永远是给自己的时间,不功利不烦躁,只要坚持,总会看到阳光。
这就是我的故事,向日葵女孩,不能让所有人喜欢,却也能微笑着迎接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