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魏晋时期并不算长,但是这却是一个非常耀眼的时代
它的耀眼,不仅仅在于三国末期,众多勇者在战场上谱写的悲壮史诗
还在于,那段特殊的时期,对后世文学思想的深远影响
魏晋风度的前身,是在周朝制度中的下等贵族,士
随着时代的变迁,士失去了自己贵族的身份,但是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传统并未丢失
士,在战时可以作为一军之将,在朝堂,也可担任中下层官员,文学上,熟知古今学识
汉代之后,儒家子弟逐渐登上政治舞台,在儒学思想的影响下,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君不君,臣不臣
儒家士大夫通过评判时事,影响时局,被称为“清议”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便因批评曹操而获罪,满门抄斩
这件事让当时的士族很是惶恐,刻意避开政治
开始思考天地、人生、社会的哲学问题
玄学,因此诞生
名士互相讨论玄学,被称为“清谈”
玄学讲究崇尚自然,瞧不上那些源远流长的学派
“越名教而任自然”
是当时有名的口号
在当时的士大夫心中,有一处圣地
洛阳城外,一百余里,有山名曰:云台
山下有一片竹林
有七位名士,常常在对酒当歌,吟诗作赋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人称“竹林七贤”
随着曹氏、司马氏的斗争日趋激烈
士人们再也无法置身事外,必须要选择站队
迫于形势,竹林七贤逐渐开始回归朝廷
山涛由于与司马氏亲戚关系,在官场平步青云
升迁之际,他向朝廷推荐了仍在山水之间的嵇康
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一方面,可以保证嵇康入仕后的前途
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司马氏的求贤若渴
但是,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字巨源),打破了这种美好的想象
嵇康,与山涛绝交了,同时他也彻底站在了司马氏的对立面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最终,被司马昭以一个荒诞的理由下狱
在狱中,三千太学士,为嵇康求情
这种声望更加坚定了司马昭的杀意
刑场上,一曲《广陵散》终成绝响
竹林七贤,也成了一个不可再有的传说
时光再荏,西晋末年
玄学之风盛行,甚至大多官员都沉迷于玄学,无心治国理政,导致“清谈误国”
导致国力衰退,仅仅36年,西晋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西晋末年
有八位文人,不满朝政,终日饮酒作乐,放浪形骸
号称“八达”,效仿当年“七贤”
但他们只效仿了七贤的表面
缺失了七贤最重要的东西
魏晋风度,是文人用自己的方式,不屈从于权贵
是一种无声的抗争
而所谓的“八达”,不过是纵欲而已
司马氏东渡,建立东晋
魏晋风度,也随之进入东晋
王羲之、陶渊明、谢安皆是其中代表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描绘了当时士大夫心中的乌托邦,也道尽了前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