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并不在于道家神秘主义的思想深度……它的深刻性在于矛盾性,试图融合对生命和世界肯定的和否定的观点以及伦理的和非伦理的东西。
2、施韦泽认为,道和婆罗门一样,被视作存在的根本原因。但道并不像婆罗门那样是纯粹的、不变的、永恒的存在,而是被理解成为在一切现象中起作用的力量。
3、道家思想家认为,古代的先民在一种单纯的状态下具有至高的、自然的、包含一切美德的仁爱,虽然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4、因为人通过其正确的行为和世界的规律保持一致,所以对他来说善意味着幸福,而恶则招致不幸。
5、这不能简单理解为赏罚,因为幸福和灾祸并不是作为赏罚加诸人们身上的,而是对某种世界规则的契合。
6、国家不是以所有人的完善,而只是以一个特定阶级的完善为目的。民族还没有被认为是自然和伦理的伟大整体。
7、多财善贾,财富转为珠宝和符号,商业民族之财富观更益增强,财富愈多愈易多,愈多愈不足。农人则唯重生产,生产有定量,亦不能多藏。
8、宇宙哲学合理性的目的而言,除了追求文化国家和文化人类的社会理想之外,还包含着对“与宇宙建立精神关系”的生命自然哲学即生态哲学的追求。
9、对生命的肯定观和对世界的肯定观是紧密相连的,如果生命的肯定观离开了对世界的肯定,就变得软弱无力,最终沦落到僵死的状态。
10、发端于对生命及世界的肯定观的希腊思想终结于对生命与世界的否定观。这一转变也波及了伦理思想。它越来越忽略现实的需求,最终,在现实中以伦理的方式行为的人的理想被弃世的和隐逸的智者的理想取代。
11、对于伦理思想来说,含有重要意义的是古代中国的世界肯定观不仅是更为慷慨的,而且是更强烈、更深刻的。
12、伦理就其本性而言是肯定世界的,它要在善的意义上活动并发挥作用。由此可见,肯定世界的世界观对伦理的不断发展具有有益的影响,而否定世界的世界观则会给它带来麻烦。
13、在反思古希腊伦理难以肯定世界和生命的同时,施韦泽还批判了近代西方文化无休无止的行动冲动,非伦理、反伦理的肯定世界和生命,强调只有伦理与肯定世界和生命双方的共同作用,才能创造真正的文化,才能实现作为文化最终目标的个人精神和道德上的完善。
14、经济生活,只是整个文化生活最低的基层,若没有相当的经济生活作基础,一切文化生活无从发展。
15、但是,自19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伦理思想和论证方式的内在局限,启蒙理性的这种“伦理”与“肯定世界和生命”的结合也瓦解了,盲目的行动冲动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
16、中国等非欧洲文化要真正克服欧洲文明的弊端,形成一种新的更合理的文化,首先也必须学习和消化欧洲文明的积极和合理方面。
17、个人与整体、社会的关系上,在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上,如何更多地发挥个人的自由个性和独立思想,防止物质主义文化对人的思想能力的削弱,防止公共关系的过度组织化导致个性在集体中的萎缩,防止整体的非道德化导致个人的迅速非道德化,把责任奉献和自由个性统一起来,我们确实可以从施韦泽的行动动和思想中获得重要的启示。
18、真正的人道、真正的伦理进步是由富于道德创造力的个人来推动和实现的。
19、种过多地基于现实社会秩序及其管理角度思考道德问题的路径,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如果忽略了施韦泽关于社会伦理、公共行动往往只与集体利益能够直接联系的事实相关,而个人伦理则与更为重要的“创造促进集体的信念”相关的思想,确实也会造成许多弊端。
20、因为个人可以通过自愿牺牲而实现人道,但社会则可能会以无情规律的名义要求个人牺牲,从而蕴含着非人道的危险。施韦泽这些明显具有异质性的思想,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1、至于用施韦泽自己的学术语言来讲,文化伦理主义指文化包括知识和能力、各种生活关系、个人的精神和道德三个层面,其中只有个人在精神和道德上的完善,才是文化的本来和最终目的:文化的本质不是物质成就,不是社会关系的发展,而是伦理,即个人思考人、民族和人类及其社会和政治状况改善的理想,个人信念始终和有效地为这种理想所决定。
22、 把握文化本质的合理态度是,尽可能广泛地容纳各种视角,并在特定的情况下重点选取某种视角,避免片面性,力求全面性,以利于文化的当下和未来的发展。
23、文化是每个人应该在尽可能合乎人类尊严的生存条件下达到真正的人性,就是伦理地肯定世界和生命,就是敬畏生命。
24、文化是每个人应该在尽可能合乎人类尊严的生存条件下达到真正的人性,就是伦理地肯定世界和生命,就是敬畏生命。
25、因为知识和能力的进步具有既可能为进步服务、又有可能为野蛮效劳的双重性质;而任何现实的社会关系则更多地涉及与集体利益直接相关的事实,而往往会忽略更为重要的与“创造促进集体的信念”相关的思想;至于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的增长,在改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可能发生异化,并不能够自动地保证实现“个人在精神和道德上的完善”这一文化的真正目标。
26、前者为出于对自然研究以解释自然的非教条哲学,后者为把自己关于自然的观念强加于自然的教条哲学。当然,在歌德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是使自然屈服于人的思想的体系哲学,而不是要求人顺应自然的自然哲学。
27、由于道德个人主义和文化伦理主义的敬畏生命原则,在当代世界,施韦泽的“生命自然哲学”比海德格尔的思想具有更深刻的道德意义。
28、自然不仅是为了自身而存在着的,不仅是机械性的过程,而且还是生命,奥秘之奥秘在于生命之中。
29、作为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有两种关系,外在的认识关系和内在的体验关系。
30、认识能够给予人的始终是这样的知识:在人周围的时空中作为现象出现的一切,就其本质而言,像人本身一样都是生命意志。最终的知识转化为体验。
31、敬畏生命是我的生命意志的最直接的和最深刻的作为。在敬畏生命中,我的认识变成体验。
32、施韦泽对欧洲思想直到近代仍然还不能够使同情适用于动物的生命而深感遗憾,对中国伦理思想从来都没有像沦为枯燥的实现个人和社会福祉说教的欧洲伦理那样面临过危机,而是始终与自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坚持伦理思想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并不只取决于个人社会归属的权衡,而是首先在很大程度上注重个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的思想,十分赞赏和高度推崇。
33、人们不可能把道德的根据建立在自然之中,而是必须把自己生命意志的体验作为道德的源泉。